正文 感悟10.6:治国就是治吏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感悟】治国就是治吏

    人们都十分赞同**“治国就是治隶”的名言。**是治吏高手,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成为领袖,到1976年9月逝世,当令41年;从建国算起,治国28年。在这期间,干部队伍是廉洁的,是一心为民的。那时百姓虽然比现在贫穷,但是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民心情舒畅。关键在于**治隶治的好。**的领导,除了管大政方针和政策路线以外,就是管干部,比如延安整风,抓政治思想,都是针对干部的。干部出了问题,**按原则办事,绝不姑息迁就。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是这样,**也会是这样。”这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后来他还说:他还说:“谁要是搞fu败那一套,我**就割谁的脑袋。我**若是搞fu败,人民就割我**的脑袋。”

    **这番话,荡气回肠,大气凌然,至今仍让人感到振聋发聩。“治国就是治吏”,高屋建瓴,寓意深邃,无疑是**治国理政的一大绝招,不但过去适用,现在也适用,将来仍然适用,在当下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道理显而易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把官吏管理好了,官场风气匡正了,官员的表率作用增强了,老百姓就会一呼百应、不令而行,国家就会政通人和、安定和谐。否则,官员欺上瞒下,营私舞弊,利令智昏,胡作非为,其结果只能是“虽令不从”,民怨国衰,“四维不张”,最终导致“党亡政息”。

    “治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要贯彻的法律条令很多,要使官员有所惧、不乱为,必须贯彻一个“严”字,即“治国必先治官,治官务必从严。”在这方面,历史是一面镜子。为什么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遏制住****fu败?主要是做到了“严”!**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一案,到如今人们都非常赞同。

    1952年,刚刚在废墟中崛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阻止*的滋生和蔓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运动。2月10日在保定东关大教场,河北省人民法院临时法庭面对2万多与会群众宣布:“奉中央人民政府法院令准,判处大****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两个昔日屡建战功的“红小鬼”,没有牺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因****倒在中国**反*的枪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