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悟11.3.2:时机先机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 )接前文)“久久鸭脖”的产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个姓汤,小名叫久久的人,在重庆饭店打工,善良真诚,勤劳聪慧,经常照顾年老无子的老厨师吉某,几年之后两人成了望年之交。1985年春节,“久久”回家成亲,老厨吉某授以祖传卤鸭配方祝贺。当年夏天,“久久”偕妻子在郑州开店铺,取名“久久鸭店”。有一天来了一位四川重庆一带的好朋友,闲聊中谈到战国时期曾经有精武鸭脖的美味。据说,战国时期,楚庄王率兵打仗路过汉中一个湖泊,见到一群群鸭子飞来飞去,命令军兵射猎捕抓烹调膳食,有个厨师把鸭脖单独做成一道菜,楚王吃了赞不绝口,军中士兵也都喜欢。可惜这个战国精武鸭脖配方失传。这个故事引起了汤久久的兴趣,回到武汉以后,他改进久久鸭配料,创制出“久久鸭脖”,卖得火热。人们喜欢吃久久鸭脖,因为它味足够劲,回味无穷。鸭脖子,本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经过用红辣椒、花椒、八角等几十种纯天然香料进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再剁成一节一节,大小刚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转动。鸭颈肉层次分明,颇有嚼劲,肉啃完后,接着*骨节中间的骨髓,“滋溜”一声,让人觉得颇有成就感。照老一辈人的说法,鸭脖是活肉,鸭子整天寻吃觅食,纤长的头颈一伸一缩,肌肉纤维锻炼得非常有韧劲,所以味道格外的好鸭脖子所以能脱颖而出就在于它肉附于骨,鸭肝鸭肠之类属于一口香,很易满足,而鸭翅、鸭掌骨肉较易分离,吃起来没有难度,只有鸭脖子骨肉相连,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让人总是难以充分满足,这便是鸭脖子的妙味所在了。因此,久久鸭脖先是卖火了武汉,接着连锁经营,卖火了全国。

    如果在八十年代之前创造出“久久鸭脖”肯定不好卖,因为不合时宜,人们才刚刚吃饱,没有很多人接受吃好,打不开市场。鹅头、鸭肠、鸡爪在八十年代以前不被当做好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吃到肚里不占地方。管仲说,“温饱思*”,吃饱了之后才能想好事,想吃好。这就是过去的废料成美食的奥秘。这也是水道渠成,瓜熟蒂落。

    做工作,做生意,上项目,都要看时机,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超前了要耐心等待,错过了,更不行,“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做事业,要上项目,要办企业,都要看时机成熟不成熟,时机没到,要做好准备,时机一到立刻就办,抢占先机。这样成功的把握就大一些。

    作者题外话: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时机很重要,这就是个天时问题。天时不到,事情做不成;错过天时,被他人抢占先机。少先队的呼号,“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很对。同意的请点击一下下面的“加入书签”,点击“转发此文到微博”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