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延安中央党校题词

目录:探索成功之路―毛泽东名言感悟| 作者:柳公| 类别:历史军事

    宾步程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气并不很大,但他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校训影响却极为深远。1916年至1919年,青年**曾经寓居岳麓书院半书斋,与同伴们研讨革命真理。教学斋、半学斋,是庭院中的两个建筑。岳麓书院院内建筑分为左右两厢,左厢为教学斋,右厢为半学斋,都是昔日师生居舍,相当于大学生集体宿舍。不同的是今天的大学生大量活动时间是在教室里,由老师上课;而过去,大量的活动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等人均住在这里自修。很自然,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的校训,也深深刻印在了**的心灵中。

    1943年,**亲书“实事求是”,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是专门培养党的中高级理论干部的学校。1943年,为了给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将要竣工时,人们左看右看,觉得建筑物虽然雄伟、宽敞,可总显得少点什么。于是,有人提议在正面挂个题词什么的。一说题词,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范文澜先生。但范老试着写了几条,都觉得不满意,就提议去找**。

    **欣然接受了党校同志的请求,立即叫人拿来四张二尺见方的麻纸。他秉笔沉思片刻,即饱蘸浓墨,迅速挥毫,瞬间,“实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大家齐声称赞**对马列主义研究得精深、透彻,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题词拿回来后,便立即找来了能工巧匠,选了四块方方正正的石料,将麻纸铺在方石上,照笔画开凿。字虽然凿好了,但可惜**的手迹被搞坏了,未能保留下来。这四块石刻就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实事求是”的石刻镶嵌入正门后,犹如画龙点睛,使这座建筑物倍生光辉。从此,这一题词就成了党校学员乃至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铭。

    虽说**效仿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但仍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仅因为这一校训是针对当时存在于**内的脱离实际、崇尚空谈的教条主义,更主要的是**赋予了“实事求是”全新的科学含义。

    此后许多大学都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

    由此看来,实事求是非常重要。

    作者题外话:本章共3节,这是最后一节。

    前面有许多精彩内容,有的曾经放在“新浪杂谈”,成为热帖,日点击量上万。欢迎选读,别忘了投票,收藏(⊙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