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调粮赈灾

目录:三国甘宁| 作者:蜻蜓骑士| 类别:都市言情

    月朗星稀,夜风习习。

    宽阔平坦的官道,两旁尽是干枯而死的麦苗,借着月光,还能隐隐看见田里龟裂成一块块的泥地。蛙叫声也是寥寥无几,显得凄凄切切。

    甘宁与二十多锦衣侍卫骑着马,在官道上缓缓地前行。

    忽然间,前面有两人两骑飞驰而来,远远望见甘宁等人的身影,便勒转了马头,往回跑去。

    “会不会是军队附近的哨探呢?不会是吴懿的人吧?”甘宁心中嘀咕着,重重一拍的卢白马,纵马驰骋追上去。

    一会儿功夫,他便追近两骑,提声喊道:“喂!你们是吴懿的部下么?”

    两名斥候听出是甘宁的声音,立即一勒缰绳,勒转了马头。其中一人,高兴地喊道:“甘将军,是我们。”

    甘宁策马跑近,勒住了马。

    两名斥候下马,恭敬地施了一礼。

    “你们为什么在这里巡逻?”甘宁微皱着眉头,疑惑道。

    这里离寥县起码还有二三十里路,军队要是进城了,晚间的斥候巡逻线肯定不会前移到这么远。

    原先开口说话的那名斥候,轻叹道:“我们没能拿下寥县,吴将军他们就驻扎在前面五里左右的河边。”

    “什么?那名斥候叫不开城门吗?”甘宁吃了一惊,眉头一跳,急忙询问。

    斥候于是简略地叙述了一遍。

    原来寥县发生大旱,境内百姓种植的农作物严重减产,有些甚至颗粒无收,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饥荒。

    秋收至,百姓们储存的余粮也基本吃耗殆尽。赵进率军到薪春郡抢割粮食的消息,也不知是谁故意泄露出去,结果粮食还没抢回来,消息已传播至全县。二万多名衣衫褴褛的流民聚集寥县城池外,等待乞求粮食。

    寥县的守军关闭了城门,生怕流民入城,发生哄抢与暴乱。

    吴懿率军到达时,判断了一下形势,深怕骗开城门时,流民随之入城,会引发严重的冲突。流民饿急了,会生撕人肉吃的,二万多流民,吴懿不得不顾忌。只好临时驻扎下来,另想办法。而且这个形势,斥候能不能骗开城门,还不好说呢。

    甘宁听完,轻轻叹了一声,勉强地笑道:“算了,你们带路吧。”伸手帮的卢白马梳理了一下长长的鬃毛。

    “诺!”两名斥候铿锵应道,飞身上马,准备领路。

    二十名锦衣侍卫策马赶到。

    甘宁于是带着锦衣侍卫跟着两名斥候,纵马跑去。

    没多久。

    甘宁等人到达了军队临时驻扎的河边。

    除了少数负责警戒与巡逻的士卒,大部分士卒在河里洗澡,练习水性或围着篝火烤鱼肉吃。

    甘宁下了马,在锦衣侍卫的簇拥下,走到河边。

    几名亲兵朝河里,急喊道:“吴将军,甘将军来了!”

    吴懿转过脸来,抹了抹脸上的水,望了望甘宁,猛然一潜水,迅速潜游至岸边,破水飞上岸。他浑身肌肉隆凸,仅穿着一条裤衩。

    几名亲兵慌忙拿毛巾帮吴懿擦干净身上的水。

    甘宁朝吴懿笑了笑,挥手让锦衣侍卫们散去休息,自顾自地走到一堆篝火旁。

    几名正用家乡话聊着天的士卒想起身施礼。

    “不用了,你们继续聊吧!”甘宁挥手制止,和蔼地笑道,用脚拨了拨杂草上的沙尘,一屁股坐在草堆上。

    几名士卒继续用家乡话聊天。不过,声音细了,还有一些拘紧。

    吴懿穿好衣服,走到旁边,坐下,解释道:“主公,我……”

    “我都知道了,你不必自责,我们从长计议便是了。”甘宁淡淡地笑道,从篝火旁的支架上取出一条用竹签串着的大烤鱼,剥掉焦黑的鱼皮,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吴懿显然也饿了,也拿了一条烤鱼,匆忙填饱肚子。

    在水里练习水性的士卒,不断地将一条条大鱼送上岸来,让士卒们烤来吃。

    甘宁吃完一条烤鱼,擦了擦嘴巴,看着士卒们不停地送鱼上来,朝吴懿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四个多来月,他们就能赤手捉鱼,你训练得不错嘛,粮食也省不少了!”

    忽然他愣了一下,被自己的话启发了,心道:“捉鱼能节省粮食,我现在麾下共有六千余名士卒,每人每天捉一斤,一天就有六千多斤了,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水上功夫,一举两得啊!薪春郡这么多河流湖泊,还有长江,鱼是捉不完的。节省出来的粮食,拿出来赈济这些灾民也行啊?遣散灾民,就能顺利拿下寥县。”

    吴懿苦笑了一下,道:“出发时,你可没说要攻占寥县,我以为你抢回粮食就行了,只吩咐兄弟们带些干粮,晚上,还指望到苏飞那里吃晚饭呢?现在……只好让他们捉鱼,解决一下肚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

    甘宁脸色一正,望着吴懿,认真道:“你的士兵们,每人每天能保证捉多少斤鱼?嗯,说个大概数目也行!”

    吴懿皱着眉头,思索了良久,摇了摇头,叹道:“没办法算,河里鱼多或鱼少呢?你叫我怎么算?但能赤手捉鱼的,有一千人左右。河里鱼多,他们一个时辰,至少能捉上好几斤!”

    甘宁苦恼地想了想,商量道:“这样行么,一个月减少三份之一的粮食给你们,你们捉鱼或猎狩解决三份之一。把节省出来的粮食运出来赈济灾民,只有遣散他们,才能顺利拿下寥县,你明白么?得民心,我们才能稳扎在寥县。”

    吴懿脸色变了,沉默不语,眉头紧拧着。

    “魏延,苏飞那里,我同样要减少三份之一的。”甘宁一看吴懿的脸色不对,连忙补充道。

    吴懿所率领的士卒绝大部分是荆州襄阳人氏,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薪春郡,已经有三十多名士卒因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而逃跑了。吴懿是担心减少粮食供应,会引发更多的逃兵。严厉处置逃兵,影响军心,兵又不好带。

    魏延,苏飞所率部队基本是临江人,即甘宁家乡的人,跟甘宁等人算是有一层家乡感情,而且路途遥远,反而没有逃兵现像。

    甘宁笑了笑,诱惑道:“寥县库房里的钱银,全归你们支配,我一文钱也不调取,怎么样?如果库房太少,我另外调取十万贯钱给你们。我让步很大了!”恳求地望着吴懿。

    甘宁明白,自己毕竟基础太薄,名声太差,势力太弱。独断专横或用强令压迫手下们做事,只会令手下们另投名主而去。而且历史上,吴懿可是从刘璋手下投到刘备麾下的。

    吴懿眼睛一亮,盘算了一下,觉得合算,利益颇大,点了下头,爽快道:“好!一言为定!”举起了手掌。

    甘宁苦笑了一下,举手与吴懿击了一下掌,击掌为誓。

    “我跟他们说一下。”吴懿霍然站了起身,抱拳朝四周的士卒们,拱了拱手,朗声道:“兄弟们都过来,我有几句话跟大家说!”

    士卒们愕然地靠拢过来。洗澡或练习水性的也纷纷上岸,围拢过来。

    吴懿诚恳地将甘宁的意思,转达给士卒们听。士卒们听了,神色各异,有暗暗高兴的,也有担忧的,也有毫不在乎的,幸好没人起哄提出反对意见。基本算是赞同了。会不会发生逃兵现像,就不敢肯定了。

    甘宁见士卒们反应还算平静,暗暗欢喜,招了两名锦衣侍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俩个立即赶回薪春城,叫庞军师,先调运一万五千石粮食来。”

    “诺!”两名锦衣侍卫铿锵应道,大步流星跑到马旁,飞身上马,借着月色,策马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