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接收降城

目录:三国甘宁| 作者:蜻蜓骑士| 类别:都市言情

    景色秀丽,水树交映的龙感湖。

    甘宁,吴懿及二千余名士卒站着在湖边的树荫下,静静地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旁边的树木与杂草被清理干净,开辟成一个简易的码头。林间还开辟了一条通往远处的小泥路。

    原来庞统接到甘宁调粮的命令,考虑到寥县城池离龙感湖仅十余里路,用船运载一万五千石粮食,从薪春湖经浠水出长江,顺江而下,转入龙感湖,不仅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畜力,而且快捷又安全。于是决定采用船只运输。并通知甘宁等人,到湖边开辟一个临时的简易码头。

    “他们来了!”一名爬到树顶?望的士卒,指着龙感湖连接长江的出入口,高声喊道。

    甘宁,吴懿及士卒们纷纷踮起脚跟,引颈?望。果然望见了数支桅杆,缓缓移入来,接着出现一面面的帆布。

    六只满载士卒的小快船,迅速驶入视线内,跟着是六艘遍插旌旗的高大艨艟战船,接着是改装而成的小宁号,小宁号还拖着四只带木轮的小粮船。押后的也有十多只小船。

    树顶的那名士卒,举起了一支绣着“甘”字的龙旗,大力地摇曳着,给船队指引方向。

    船队缓缓偏转了方向,朝这边航行过来。

    没多久。

    一艘艘船依次泊了岸,并放下登岸的便桥或舷梯。

    庞统忧心忡忡地从便桥走了下来,抱拳朝甘宁施了一礼,愁道:“主公,花掉这批粮食,我怕部队熬不到明年秋收啊!”

    甘宁轻轻一笑,爽朗道:“军师,你放心好了!我让部队捉鱼或狩猎,解决一部分缺额就行,还可以锻炼他们水性与武艺,一举两得,何必忧愁呢?”

    “城池还没拿下,这么做,值得么?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呢?”庞统不甘心地劝道,心道:“主公啊!要是你去做买卖,肯定亏死了!”

    “呵呵!”甘宁慷慨地笑道:“军师,你多虑了,袁术正在东北面用兵,陆康那顾得这边来呢?而且赵进被我杀了,军队也溃败。寥县已经是我囊中之物,没什么好担心的!”

    “唉!”庞统颓然叹了一声,拧着眉头,想了想,正色道:“主公,让流民到这里领粮食吧,这样可以调开他们,乘机夺城。”

    甘宁思忖了一下,赞同地点了下头,卖面子给庞统似的,笑道:“好吧,听你的!”

    庞统咧嘴笑了笑,朝小宁号上的士卒们,打了个手势。

    士卒们立即解开小宁号船尾上的四只满载粮食的小船,撑到岸边。八名士卒牵着八匹马,从便桥上走下岸边,把马牵到小船的前面。小船上的士卒急忙把绳套架到马的脖子上,绑好。在马拉人推之下,四只粮船被拉上了岸。

    甘宁飞身骑上的卢白马,挥手喊道:“兄弟们,随我到寥县去。”双脚一夹马腹,驱马跑向前面。

    二十多名锦衣侍卫策马跟着。

    吴懿指挥二千余名士卒及四只小船跟着。沿途上,每隔一段距离,便安排数名举着旗帜的士卒,站在路边,作指引与维护秩序。

    没多久。

    甘宁策马跑到寥县城池的外围,远远便望见人头涌涌的流民,嗷嗷叫地围着城池。

    城墙上的士卒们严阵以待紧盯着流民们。

    寥县城池不算太大,周长不过五六里,城墙高约二丈,开东西两个城门,无护河城。城内居住着约三四万人。

    流民们看见了盔甲鲜明,枪戟锃亮的军队到来,大部分人惊恐地望着,畏缩地退后开去,紧密地挤涌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赵进被杀,粮食被截回的消息,流民们早已从逃回的兵卒的口中获知,只是他们不愿意相信,不愿意离开。许多人更盼望县令大人打开城门,开仓赈济。

    甘宁待四只运粮食的小船驶到身后,抱拳朝流民们左右拱了拱手,声若洪钟地喊道:“寥县的各位乡亲父老,叔伯大婶,吾是薪春郡的太守甘宁,甘兴霸!(太守是自封的)吾获知寥县遇上大旱,闹饥荒,百姓吃不裹腹,吾深感痛心,寝食不安!早知道赵进将军到吾郡抢割粮食是为了你们。吾就不跟他计较了,可惜!可惜!我竟然错手杀了他!这事,实令我痛心,追悔莫及!为了赎罪,为了完成赵进将军未了的心愿,我东凑西凑,凑足了七条大船的粮食,共一万五千石!”

    流民们听见有大批的粮食,耳朵也竖高了几分,眼睛放光,屏气凝神地望着甘宁。而那四只装满粮食小船,早已令流民们流下长长的口水,只是手持刀剑,脸色冷峻的士卒重重围着四只小船,才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城墙上的士兵发现城下的有情况,急忙把老县令请到城墙上观望。

    甘宁顿了顿,伸手指着龙感湖的方向,提声道:“一万五千石粮食!现在就停在龙感湖的湖边,在场的各位乡亲父老,叔伯大婶,都可以前去领取一份二十斤的粮食。不过,为了防止引起混乱,兴霸恳请大家排好队,有秩序地领取。放心,人人有份的。”

    他又指着四只小船上的粮食,诚恳道:“这些粮食,是留给走不了路的老人家领取的,还能走路的,请往这边走吧!”向着两排笔直站立的士卒的中间通道,摆了摆手。

    流民们窃窃私语,畏惧不敢前,均盼着有人带头。

    甘宁跳了下马,缓步走到流民们的面前,横着走了几步,站定在一名比较强壮的汉子的面前,冷冷地打量着他,嘲讽道:“怎么?有粮食领?也不敢去拿?你的胆子是不是早就被婆娘吓破了!啊?”

    汉子脸色一红,迟疑了片刻,一挺胸膛,鼓起勇气,反驳道:“谁……谁说的?我现在就去!”暗暗咬着牙关,硬着头皮,朝那条通道走去。

    士卒们也不吓唬他,还笑脸相迎。

    饿得肚子山响的流民们见有人带头,纷纷跟着走入通道,沿着士卒们的指引,一路走向湖边,秩序井然地领取粮食。领取一小袋粮食后,便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围城的流民渐渐减小。

    甘宁,吴懿与士卒们一起向老弱病残的流民,派发一小袋粮食,劝他们回家去。

    忙碌了大半天,终于把最后一批流民送走。

    甘宁,吴懿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吱嘎吱嘎……

    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

    须眉皆白,步履蹒跚的老县令,颤抖地捧着官印与绶书,缓步走了出来。

    左右是县丞、县尉、主簿、功曹、掾、史等官员。后面是一大群衙差,兵卒。各人神色黯然或满脸羞愧。

    原来老县令见甘宁慷慨赈济寥县的百姓,十分感动。更考虑到城内仅有几百名士卒把守,连一直依仗的赵进中郎将又被对方击杀,五千余士卒大败,溃散。几百名士卒如何抵挡得住强大的敌军呢?陆康太守那边,连军粮也调拨不来,更不可能奢求他调兵遣将救寥县了。他反复权衡利弊,决定投降献城,以保城民。

    甘宁暗暗欢喜,与吴懿对视一眼,大踏步迎上去。

    老县令手捧印绶,颤危危地跪了下地。左右一班儿官员,随之跪下。

    “寥县县令陈德率众请降,乞求将军善待城民。”老县令嘴唇一抖抖地道。

    甘宁大喜,接过印绶,交给了锦衣侍卫,连忙弯腰扶起老县令,和颜悦色地安慰道:“陈县令,快请起!你放心,我一定善待城民,严加管束部下,令他们勿取民一物,勿扰民一语。”

    老县令感激流涕,激动道:“多谢主公!”老泪纵横。其实更多是羞愧于自己一把年纪,居然向一名年轻小子投降。

    甘宁又安慰了他几句,走上前,扶起了县丞,县尉,主薄等一班儿官员。

    众人客套地寒喧一番,便入城清点库房钱粮及出榜安民。

    吴懿派出斥候向军师报喜后,便率军入城,把寥县的衙差与降卒解散,打乱,重新编入的部队中,重新安排城池的防务工作。最后才到库房领取大批的钱财,重赏士卒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