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 镜子与望远镜

目录:北宋朝廷攻略| 作者:阿痴儿| 类别:都市言情

    赖小宁有些好笑地看着韩琦,这人和史书上描述地还真没什么出入。史书记载:琦性果断,弼性审谨,琦质直,语或涉俗.堂堂一朝宰相居然说粗话,那位刚离开的富大人也真够受得,韩琦整日说富弼干起活来就像个娘们.这三年来,那位可怜的富大人可没少受他的鸟气。也就是富弼为人宽厚,脾气好,知道韩琦就是这玩意.要换了吕夷简,这位韩大人恐怕再也没机会说人像婆娘了,早被贬出京城,外放了事。

    “女娃,你在偷笑什么?”韩琦见赖小宁不语,反而捂嘴偷笑,有些不悦道。

    “没什么,没什么,我只是想到还有十来日,我这孤儿院和老年公寓,还有学堂就能完工了,所以心里很是高兴。”赖小宁打哈哈道。

    “你这女娃,这心思不错,刚老夫在车上听希仁兄介绍了孤儿院和老年公寓。等老夫哪天走不动了,你也让我来住住?”韩琦爽朗地说道。

    “韩大人,您这不是寒颤我么?您可是一国宰相,以后我还要多倚重您才是。”

    “哟,这张小嘴倒挺甜得,你比你老师可强多了。希仁兄整日拉着一张脸.......”

    “稚圭!你怎么越说越没边了?!一点长辈的样子都没有!”包拯黑着一张脸说道。想起富弼居然和这样一个家伙共事三年,就觉富弼实在了不起。

    赖小宁大笑道:“老师,韩大人,天色也不早了,不如去我府中用膳吧?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儿.”

    包拯和韩琦对看一眼,点了点头。

    一行人上了马车,缓缓向甜水巷的方向驶去。没多会儿,就到了风雅居门口,赖小宁刚下车,许德贵就跑了上来,道:“小姐,您回来了?有贵客?”

    赖小宁点了点头,道:“老师,韩大人,快请进屋吧。”

    韩琦跟在包拯后面,边走边看着这座风雅的府邸,啧啧称奇,“我说,女娃,你可比你老师会享受多了!瞧瞧,这园子可真漂亮,就跟世外桃源似得。”

    赖小宁笑而不语,带着两人来到大厅中,招呼二人坐下后,又嘱咐柳一如去准备晚饭,随后,就拿出自己最近用烘炒方式制作的茶叶给二人泡茶。端到二人面前,恭恭敬敬道:“老师,韩大人,请用茶。”

    包拯接过茶,茶盖才开,一股清香飘入鼻中,再看那茶叶,并未碾成粉末,而是直接冲泡。满脸狐疑地看了赖小宁一眼,又喝了一口,一丝清香在口中散开,大叫“好茶!”

    赖小宁抿嘴一笑,“老师,韩大人,这比龙凤团茶如何呀?”

    韩琦连连点头,道:“好,好,好太多了!没想到这茶叶直接冲泡,口感竟比磨成粉末好!”

    赖小宁大笑道:“哪有这么简单啊!这茶叶采摘下来后,还要经过烘干,翻炒等多道工艺。”

    韩琦竖起大拇指道:“了不起,了不起!年轻人多动脑子是好事情!”

    “老师,韩大人。”赖小宁躬身道,“如果国家提倡用此方式制作茶叶,可节省下不少成本,然后我们再以更高的价钱卖给契丹人。我心中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包拯吹了口茶,慢慢喝了一口,看着赖小宁道:“你又有什么主意?”

    “呵呵,老师,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实要搞垮一个国家,未必要用武力来解决。”

    “不用武力解决?那你说说,怎么个不用武力解决法?”韩琦好奇地问道。

    赖小宁抿嘴一笑,从怀中掏出两样东西,对着二人说道:“老师,韩大人,这两样东西是我新发明的,一个叫镜子,一个叫望远镜。”

    包拯接过镜子,看了看,发现光可照人,自己的模样竟这样清晰地倒映出来,不由暗暗称奇。

    韩琦把望远镜放在手上,左看右看了半天,才问道:“女娃,这竹筒怎么用?”

    赖小宁哈哈大笑,道:“大人,你没发现竹筒的两头装有玻璃吗?你放眼前看看试试。”

    韩琦拿起望远镜,放到眼前一看,吓了一跳,大叫道:“你,你怎么变这么大了?这是什么怪东西?!”

    包拯闻言,很是好奇,伸手要过望远镜,也放到眼前一看,立马惊呼了出来:“不是她变大了!老夫明白了,怪不得叫望远镜,这个东西可以用来远距离观察,使之更清楚!”

    “还是老师厉害啊!”赖小宁恭维道。

    韩琦哼了一声,想起刚刚自己的样子,老脸上就觉得有些挂不住,口气有些尴尬地问道:“这两样东西和你说得不用武力解决有何关联?”

    赖小宁倒了杯水,抿了一口,缓缓说道:“这望远镜嘛,不用我多说,两位大人定也能想到它该用于何处。至于镜子么,呵呵,远比铜镜照得清楚,这可以卖给那些党项人和契丹人啊!”

    赖小宁顿了顿,看着二人一头雾水的样子,轻笑一声,又继续说道:“契丹人,党项人都对我大宋的工艺十分向往,我们只要大量把这些奢华之物卖给他们,那么他们亡国也是早晚的事了。当然,这只是我计划中的一步。总之,怎么样挖敌人的墙角好,就怎么样挖。”

    “女娃,这样就能打败他们吗?你这未免夸大其词了。”韩琦把玩着手中的镜子,说道。

    “韩大人莫急!我话还没说完。要是能说服万岁派出使者去辽国,让他们和我们大力通商,我们对于辽国基本没什么需求,除了马匹。马匹么,呵呵,组织人,去走私就行了。我们主要是做供应方,慢慢腐蚀辽国的根基,使他们的百姓对我国制造的东西有依赖,等将来有一天,我们和辽国翻了脸,咱们只要停止供应就行了,这个就叫作经济侵略。”赖小宁笑着说道,反正她是完全把后世那一套全部搬出来用了。

    包拯站起身,背着手,转了几圈,半眯的凤眼突然放出光来,“经济侵略,经济侵略!好,妙!此计甚好!”

    “不止如此,如果按照这丫头的思路来办,咱们可以让那些无所事事的厢军参与其中,这样冗兵的问题就解决了!希仁兄,你这学生怎么给你遇上了!奇才啊!”韩琦有些酸溜溜地说道,这包拯真是好命,这样的奇才做了他的学生,哎,要是自己的学生,那,那多好......

    赖小宁竖起大拇指,道:“韩大人说得对!如果敌国的需求越大,我们的供应量就越多,所以需要干活的人就多了。其实厢军的建立,只适合我大宋立国之初,如今.......所以,我觉得可以让厢军去掉刺字,让他们恢复普通百姓的身份。两位大人,请试想,老百姓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又怎么会造反?又不是脑子坏了,没事找抽!”

    韩琦哈哈大笑,竖起拇指道:“你这女娃说话,老夫喜欢!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