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柒 转型成职业革命家(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愈发浓厚,他和李大钊是最早向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陈独秀是个一生清贫的人,并且不贪图名利富贵,这是他自封为无产者的理由之一。他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在当时的一切思想派别中,三民~主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无政府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等……最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无疑是后者,向来最为激烈反封建的爱国的陈独秀,把~*主义当作心仪的学说,也就不奇怪了。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席领袖,这一身份又为他建立一个*提供了便利。当时,国内唯一大*民党屡遭挫折,且有军阀气质,陈独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个性,使他长期虽然响应同盟会和国民党的革命,但从未曾加入,保持独身。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陈独秀很振奋,他渴望这样举国的、彻底的胜利的心思由来已久,这才是真正的甜头。

    此前,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李大钊,在北大秘密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不过陈独秀更有政治革命家的气魄,在和共产国际取得联系之后,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也在国内成立**,这才是“不负俄人,也不负自己”。建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1920年8、9月正式成立,一直到1921年7月发展为全国性政党组织,作为中国**的创始人,他一举从思想领袖转为政治领袖,由教育家转变成了职业革命家。

    与此同时,陈独秀把《新青年》改为中国**的机关刊物,成为集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历史又一次显示它的有趣和某种暗示。接替新文化运动的,不是三民~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而这一棒,正是又通过陈独秀传递。后面历史的车轮,却又正顺着这个大方向,把革命的火炬,传递到了**的手中。陈独秀精神,是可以和孙中山精神并列的,都是爱国的,革命的方向,都建立了影响后世最大的党派。

    1921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陈独秀也是缺席的,当时张国焘主持会议,**任会议记录人,但推选出来的总书记,也就是党的领导者,不是李大钊,也不是张国焘,却仍是陈独秀。此时,陈独秀作为有号召力的精神领袖,和他一贯的魄力,成为党政的中心人物。这也是可以和孙中山媲美的。

    但是陈独秀比孙中山有点憋屈的是,他还受着苏联共产国际的领导,尤其是斯大林的领导,而不是真正的*的最高领导人。这就使得陈独秀在*的位置和际遇很尴尬,上面顶着个说一不二的斯大林,但凡重要政策,要迎合共产国际及其委派人,一旦共产国际的路线出现错误,担责任背黑锅的,又落到陈独秀的头上。向来独立的他,成了政策夹心饼。

    这其中又以加入国民党为最。当时共产国际认为*在组织上不成熟,看好实力更强的国民党,就指令中国**以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听候调遣。本来陈独秀只希望以党外联合的方式,和国民党结盟,但遭到了孙中山的拒绝。孙中山鲜明的政治眼光,当然能看得清**要借国民党壮大自己,他作为一党领袖,不希望出现不必要的党派争权。

    所以最后商讨的结果,*成员加入国民党,包括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等*领袖,这就如同党中有党,也是中国党派的一个特殊的结盟的方式。

    这使得陈独秀的处境越发尴尬,上面不只有一个共产国际,还有国民党领袖,他的*领袖的职位,有点虚,实际只是共产国际在中国政策的执行者,又要面对国民党纷乱的势力派别,这个际遇对谁而言,都是难于协调的。陈独秀这个*总书记,有点像光绪,受太多左右他的力量牵制,注定也就会成为政策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