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夫子

目录:宝钗的幸福生活| 作者:杜鹃枝上| 类别:都市言情

    “太太、姑娘,江南有学问的夫子我都打听过了,这里有个单子,请太太过目。”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片递给一边的文来。

    文来接过来,转过屏风呈给了薛太太。

    薛太太看了几眼,问道:“秦管家觉得哪个较为合适?”

    “有两个人选:一个是金陵才子周复,是隆景十年的进士,后来母丧守制丁忧,一直没有再起用,不过他为人较为高傲;一个是江南名士钱儒修,先帝时的探花,官至礼部侍郎,前两年致仕,在镇江开了家书院,但大爷需要去镇江读书。”秦管家有条不紊地回答道,显然事先已经想到了薛太太的询问。

    薛太太皱了皱眉,“镇江大爷是不会去的了,这个周复听起来还可以,有点学识的人清高是难免的。钗儿你看怎么样?”

    秦管家讶异地看了眼宝钗,太太不选钱儒修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太太居然询问才七岁的姑娘的意见就要点不寻常了。

    宝钗拿过单子扫了眼,上面罗列了十来个名字,简单写了他们的生平,周复和钱儒修排在第一和第二。

    “秦管家,这个韩进如何?”宝钗指了排名最末的问道。

    “姑娘,这韩进在杭州素有‘神童’之称,只是不爱科举,常年在在外游历,这两年他母亲病重了才回来。因为他没参加过考试,没有功名,想考科举的人家一般不会请他坐馆。”秦管家虽不明白宝钗为什么问起韩进,但还是恭敬地回答了。

    “如果想请他过来坐哥哥的夫子,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薛太太忙说:“宝钗,他既没功名,又没有教过学生,还是算了吧。照我看,这周复还是可以的。”

    宝钗笑道:“妈,你又不是不知道哥哥的性子,请周复过来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被气跑了。”

    薛太太想了下,也是,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越有才气越清高的夫子,被气跑得越快,“即使周复不行,但也用不着选韩进吧。”

    “哥哥本来就不爱读书,请个满腹经纶的夫子回来又有什么用呢?再说了哥哥读书主要是为明事理,这韩进以前已经在外游历,人情世故呀、风土人情呀等等的见识必然很丰富,以前没有教过学生也好,省得把哥哥教成了个书呆子。”宝钗说着想起了薛大呆子的称号,不由自主地皱了皱鼻子。

    薛太太失笑道:“好,就依你。秦管家这事就交给你办吧。”

    秦管家忙应承了下来,心里更加疑惑了,以前姑娘虽然聪慧,但也只不过是比其他人更加乖巧、懂事罢了,远没有现在的这份机智和见识。

    秦管家的表情宝钗也注意到了,但却没有多加理会,反而问起了这几天挂心的事情来。

    “秦管家你从扬州带回来的小礼物真是别致,是你自己买的吗?”宝钗扬起笑脸,天真好奇地问道。

    文来低下头抿嘴而笑,这姑娘不是明知故问吗?

    “姑娘喜欢就好,这是林府管家孝敬大爷、姑娘的。”

    宝钗笑容更深了,“林府跟我家是什么关系,怎么会送礼物给我好哥哥?”

    薛太太却狐疑起来,这宝钗怎么啦?不是告诉过她了吗?怎么又问了起来?

    秦管家却不疑有他,说道:“林家夫人贾氏是姑娘姨妈的小姑子,算起来跟我们家也是姻亲了,姑娘该称林夫人为姑姑。”

    “哦,这样啊,那贾姑姑家有没有表姐妹呢?”

    秦管家不仅莞尔,家里只有大爷和姑娘两个孩子,姑娘大约是感到寂寞了,“听说林夫人生了个姐儿,比姑娘略小几岁,还有一个哥儿,听说身子不怎么好。”

    原来这会林妹妹的弟弟还没死呀,“秦管家,林家弟弟病得严重吗?我们家不是有好多药材吗?给他捎点过去吧。”如果林妹妹的弟弟没有死,那么林妹妹或许就能避免以后吧悲剧吧。

    “宝钗,林家也是个列侯之家,什么药材没有?”薛太太笑道。

    秦管家也说道:“林家为了这个哥儿,不知请了多少名医,吃了多少珍贵的药材了,听林家家人的意思,估计难以回天了。”说着还叹了声。

    宝钗默然。

    “钗儿如果确实关心,就给林家姐儿写封信,托伙计送过去,我家现在守孝,不方便上门拜访。”薛太太也心有戚戚地说道。

    宝钗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

    端午节越来越近,天气是越来越炎热了。

    宝钗午睡后就腻在薛太太的房里,一边喝着丫鬟端上来的绿豆糖水,一边看着薛太太做针线。

    “太太,方姨娘身边的九儿过来回话,说是蝓哥儿病了,想让太太请个大夫。”文末进来说道。

    薛太太停下手中的针线,一边让小丫鬟去找秦管家请大夫,一边吩咐文末去告诉吴大娘。

    “妈,我去看看蝓哥儿吧。”宝钗放下手中的青花白瓷小碗,对薛太太说道。

    薛太太蹙了蹙眉,“这会正热着你去干嘛,有丫鬟婆子照顾就可以了。”

    宝钗知道薛太太虽然同意了方氏母子留下,但因为之前的事情,对他们一直有点排斥,也不想在此事上跟她拗着,大不了晚点再过去好了。

    “钗儿,过两天就让你四叔接方氏母子回去吧。这样也不是一回事。”半响后,薛太太说道。

    “妈,就四婶的性子,他俩回去了跟入狼口有什么区别,过段时间再说吧。”

    薛太太不以为然,“方氏也不是个简单的,再说了,蝓哥儿是要认祖归宗的,一直住在咱们家怎么可以?”

    这倒是个问题,估计四太太巴不得她俩不回去呢!

    “妈,如果你去跟族里的长辈说,要让他入族谱行不行?”宝钗心里一动,忙问道。

    “行是行,只是……”薛太太有点犹豫,“只是这样一来就打了你四婶的脸了。”

    宝钗暗自撇撇嘴,不发表意见,“如果妈不同意,他能入族谱吗?”

    “你父亲虽然不在了,但你哥哥还是族长,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我不同意,他们也是没办法的。”说着疑惑地看了眼宝钗,“钗儿,你是打算……”

    宝钗忙摇摇头,“我只是好奇而已。”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除非薛四真的不在乎方氏母子,否则这不会这么容易过的。

    申时太阳已经慢慢落山了,地上仍然很热。

    宝钗正准备过去看蝓哥儿,秦管家却过来求见,说是夫子的事情有了眉目。

    宝钗顾不上其他的,跟着薛太太去了正厅。

    “太太、姑娘,我派了小管事去了趟杭州,开始韩进并不愿意过来金陵,后来听说是给薛家大爷授业才同意了,但有几个要求。”秦管家请安后说道。

    “什么要求?”宝钗问道。

    “他想要两支三百年以上的人参给他母亲补身子,还要我们家安排一个独立的院子,方便接他母亲过来。”

    薛太太舒了口气,“这是他的孝顺,我记得我们家的库房了还有好几支这样的人参,匀出两支给他吧。”

    秦管家沉默了会,为难地说道:“我刚刚去查了帐,库里的人参只剩一支两百年和四百年的了,三百年的人参没有了。”顿了下解释道:“前段时间七老太太来讨了一支,前几天用了两支做节礼送给了应天府的太夫人,还有就是上月大爷赏了福管事两支。”

    宝钗蹙了蹙眉,这福管事还真是不省心。

    薛太太想了想,吩咐道:“那去其他地方挪两支上好的过来,再准备一些珍贵的药材送过去,不能失了礼。”

    宝钗忙笑道:“妈,既然秦管家回来了,你以后府里的事情还是交给秦管家吧,福管事也好腾出精力管生意上的事情,毕竟刚出了白掌柜这样的事情,哥哥先认真读书好了。”

    程来福如此放肆,不是欺薛家没人吗?那就给他找个对手好了。

    薛太太没什么意见,同意了。

    秦管家忙磕头谢恩,喜不胜喜,以前老爷信任程来福时,处处插手管事,让他这个管家名存实亡,现在却不知怎么得罪了姑娘,让姑娘的轻轻的一句话免了管家的权利。

    心里初次对宝钗产生了畏惧感,暗暗告诫自己千万别得罪姑娘,免得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