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初遇

目录:宝钗的幸福生活| 作者:杜鹃枝上| 类别:都市言情

    “姑娘,先吃点点心吧,据秦管家说这一路上都没有店家,估计要到傍晚才能到栖霞镇歇脚。”水蓝打开马车上的暗格,取出早上做好的豆沙糕点。

    春晓拧开水囊,也笑道:“姑娘,喝点水吧,出门在外只能委屈姑娘了。”

    宝钗放下藏青色的窗帘,从外面红花绿草中收回了视线,没有拒绝她俩的好意,顺从地吃了两块点心和喝了口水,把碟子推到她俩跟前,“你们也吃一点吧。”

    “姑娘,外面都是杂草,还没有家里的花园好看,你看了好几天了,怎么还不腻呀。”春晓看到宝钗又掀开了帘子,想不通地说道,不理解宝钗看的不只是外面的风景,还有自由。

    太阳渐渐升高,车里越来越热,水蓝拿起把湘妃竹做的如意头折扇,不断地给宝钗扇风,春晓则拉开了了窗帘,企图多透点风。

    “今天比昨天还要热呀。”春晓看着窗外一动不动的树叶,感叹道。

    “天这么闷热,估计这两天会下雨吧。”宝钗顿了下又说道:“春晓你过去瞧瞧,如果大爷还在骑马,让他进马车避避暑气,再看看姜嬷嬷,这天太热了,嬷嬷又上了年纪,让安和和晴儿好生伺候着。”

    自从出了金陵城之后,薛蟠就闹着要骑马,宝钗见路上行人不多,又有护院看着,料想出不了什么事情,就随他去了。

    好一会春晓才回来,脸上满是汗水,宝钗侧身拿了条手帕给她,“先擦擦吧。”

    春晓胡乱地擦了擦,笑道:“小燕很早就让大爷进了马车,这会正在韩夫子的车上温习功课。姜嬷嬷没什么事情,正在跟晴儿她们说笑。”

    小燕是文博离开时补上的大丫鬟,为人很是体贴,但宝钗不是很喜欢她,总觉得她心思太过深沉。

    午时初,众人找了个阴凉的树林,停了下来开始做饭。

    宝钗戴着帷帽,扶着水蓝的手下了马车,早有婆子搬了绣墩过来。

    薛蟠看到宝钗下车,忙笑道:“妹妹,热不热?累不累?”

    宝钗见他一头汗水,拿起手帕踮着脚给他擦拭。薛蟠微微蹲下,笑道:“妹妹,我自己来吧,你先坐会。”说着接过宝钗的手帕,囫囵吞枣地擦了擦,丢给了春晓。

    吃了午饭后,众人又歇了会,直到未时末才启程。

    外面依然很热,宝钗一边拿着小扇子扇风,一边闭目养神,感觉到马车慢慢地停了下来。

    “怎么了?”水蓝掀开窗帘一角,探头问道。

    “前面有户人家的马车坏了,车里都是女眷,大爷让姑娘去看看是否需要帮忙。”随源清脆地回答道。

    宝钗示意水蓝帮她戴上帷帽,问道:“秦管家怎么说?”薛蟠的善良、乐于助人她很高兴,但却不能丢了警戒心。

    “回姑娘,秦伯伯说那可能是户落难的官宦人家,不可太过怠慢。”随源听到小女孩的声音,知道是宝钗,忙恭敬地回答。

    宝钗没有再问,下了车,只见路旁停着一架陈旧的马车,一个赶车的老仆正跟薛家众人赔笑脸,一个身穿素色衣裙,手上系了孝巾,满脸褶子的老妇挡在马车门前,双眼警惕地望着薛家众人,不远处的树上系了匹红色瘦弱的老马。

    薛蟠和秦管家只是远远地看着,避嫌没有上前。

    看到宝钗扶着两个丫鬟过来,老妇脸上的敌意稍微消了下去,冲宝钗行了个礼,说道:“姑娘,我家是湖南徐家,车里是我家夫……太太和姑娘,请问姑娘是……”

    姜嬷嬷扶着安和的手快步走来,看了看老妇的打扮,蹙着蹙眉,低声说道:“姑娘,这家主人有丧事,还在热孝中,我们……”迟疑地看着宝钗。

    水蓝刚开始也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听了姜嬷嬷的话,说道:“姑娘,要不我去看看?”

    宝钗知道她俩想让自己回避,但这老妇言行举止不像是普通人家,秦管家也说了是官宦人家,只让丫鬟过去显得太过失礼。

    “金陵薛家,这是我们的姑娘。”姜嬷嬷见宝钗没有挪动脚步,明白了她的意思,只好上前一步说道。

    “原来是薛家的姑娘和家人,真是失礼。”马车里传出了一个嘶哑的声音,一个十三四岁,一身缟色麻布衣裙,戴着同色帷帽的的姑娘下了马车,回身扶过一位妇人,只是这位妇人身形很单薄,在这样三伏天还穿了件小夹袄,身后还跟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我们是湖南株洲知县的家眷……夫君不幸病故,我们准备进京投亲,没想到刚走到这里,马车坏了……不知姑娘是否方便……载我们一程?”妇人说到最后,慢慢地难堪起来,显然不是个经常求人的主。

    姜嬷嬷眉尖拧得更紧了,这妇人身上有病不说,话里还遮遮掩掩的,莫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宝钗也觉得奇怪,俗话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一个知县的家眷,即使丈夫病故,妻子和两个女儿千里投京,也不可能只带两个老仆和一辆破马车。

    “不瞒薛家姑娘,我们是株洲徐知县的家眷,只是我父亲被奸人陷害,已经……我们母女三人无人可以依靠,想进京找在国子监读书的哥哥。”见到宝钗等人不相信母亲的话,年长的女孩说道。

    妇人颓废地叹了口气,没有阻止她,到了现在这步田地还遮着掩着有什么意思呢?

    年约的女孩子睁着大眼睛看了看母亲和姐姐,不明白她们的愁苦和悲痛。

    一边的老妇跪了下来,朝宝钗磕了个头,哭道:“求姑娘送我们太太和姑娘一程,老妪给你们磕头了。”

    宝钗点点头,如果是被抄家的罪臣家眷,这一切也说得过去,示意春晓去扶起她,笑道:“太太和两位姑娘不嫌弃的话,就坐我们车,等到了镇上再做打算。”回头吩咐安和带人把装行李的车子整理出来。

    宝钗等人出门时带了十辆马车,其中薛蟠、宝钗、韩夫子、姜嬷嬷、秦管家一人一辆,剩下五辆,二辆给了没有随身伺候的丫鬟婆子乘坐,三辆装了行礼。

    妇人带着两个女儿再三地谢过宝钗,上了后面的一辆小马车,老妇磕了三个响头,转身从马车里拿起两个包袱,也跟着过去了。

    春晓同情地看着这家家人,叹道:“真是可怜,一群老弱妇孺,怎么进得了京。”

    “我们回去吧。”宝钗过去把事情简要地跟薛蟠说了下,再次启程,此事对他们来说这只是旅途中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