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两岁娃顽皮治愈己病 七岁童逞能竟成神医(6)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章 两岁娃顽皮治愈己病 七岁童逞能竟成神医(6)

    冯老爷病好之后,便吩咐柴管家到李言闻家致谢。柴管家带着重礼和银两,走进李家。寒暄之后,柴管家先是称赞李言闻先生妙手回春,随后就夸起李时珍来,说世间的道理就是如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孩子还不到十岁,就懂得那些行医用药之理,这些都是天赋所致。李言闻起初没听懂柴管家的话。柴管家接着说,是李时珍告诉玉山四少爷用清晨的第一桶水煎药,说那是什么井华水,专治这病。李言闻听着心里一怔,忙笑道,是的,是的,这是前辈们早就告诫的,是医家经验之总结。

    柴管家走后,李言闻立即把李时珍叫到书房,这一次他真的发起火来。他让李时珍垂手侍立,目不斜视,听他的训斥。他说李时珍人小心大,做事莽撞,总想在人前显能,这是要坏大事的。他问李时珍,他那用井华水煎药的办法是哪里学来的,谁教他的。他让李时珍说出实情,否则就永远这样站下去,站上一年!

    李时珍却不以为然,他说这办法就是听爹说的。李言闻一听更火了,问他是怎样听说的。李时珍说,平日里,爹在书房里读些医书,读到兴致时便读出声来,爹一面读他一面听,听后就记住了。李言闻阴沉的脸像雨前的天,他说李时珍一知半解就自以为是,还让他把知道的水的学问都讲出来,也让他这个做爹的饱一饱耳福。

    李时珍看了看爹,鼓了鼓勇气,背过脸去,一字一句地说道,天下之水分天水和地水两种,天水有雨水、潦水、露水、明水、腊水、神水、甘露、冬霜、夏冰、雹;地水有流水、井泉水、节气水、阿井水、盐胆水、醴泉、山岩泉水等。李言闻一听心里一惊,这小子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他问李时珍,天水中的雨水都包括什么?李时珍说,雨水中有立春雨水、梅雨水、液雨水。李言闻又问,地水中的流水都包括什么?李时珍又答道,流水中包括东流水、千里水、逆流水、甘烂水。李言闻听懵了,自己的儿子如今都把医书背得滚瓜烂熟,像流水一样,而自己对他的举动却浑然不知。他压了压嗓音道,这些东西倒还没有背错,能背这些就能给人治病吗?

    李言闻回到自己的檀木椅上,问李时珍那些四书五经背得如何,让李时珍背几段论语听听,并让他讲出来。李时珍开口便背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李言闻问,第一句如何释义,讲来。李时珍答道,孔圣人一十五岁时便立志做学问,这是释义,但他觉得这位圣人志向立得太晚了,他五岁就已立下志向,比圣人还早上十年呢!李言闻站起身一拍书案说,真是混账,小小年纪就敢和孔圣人相比,不知天高地厚,再背来。李时珍又开口背道,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李言闻说,屁话!但说过之后,也觉得不妥,这是圣人的话,不是儿子的,自己怎能脱口说出脏字来呢?他让李时珍再背。李时珍背道,子曰,“君子不器。”李言闻一听更怒了,他说,人是需要有多种才能,但是,读书才是本!他告诫李时珍不要总是弄那些花拳绣腿的东西,那不是才艺,久了会害了自己!李时珍像是没听到爹的话,又接着背道,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李言闻显然有些忍无可忍了,他把书案拍得山响,喝令儿子到外面站着,抬头看着天空,不准低头,说这样好让他清醒清醒,看看究竟天有多高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