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五章 药商药托儿同唱大戏 神参上党参却是汤参(2)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五章 药商药托儿同唱大戏 神参上党参却是汤参(2)

    这日早上,李时珍心里烦闷,便走出瓦硝坝,沿雨湖奔蕲州城的北门走去,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北门外。时令已是仲秋,路边黄菊初放,草色如袍。走在这里,李时珍的心情才好了些。他看了看秋日的天空,觉得这种季节才是天高地广,才会令人心若流水。李时珍继续往北走,一个多时辰后,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北小镇。

    远近的乡里都知道,这北小镇的药市是有传统的,一般逢农历一、六、八是火市。之所以叫它火市,因为这三天乃药市中的集市。北小镇方圆二三里,虽不算大,却有十几条街,每条街上都是药庄和药摊儿,数一数至少有二三百家。这里离岸边不远,一年四季都十分热闹。一条长江如同一条天然商道,南来北往的药商都到这里做生意。天下的药这里应有尽有。什么黄连、甘草、当归、半夏,什么川芎、藿香、牛膝、决明,这里的空气都飘着一股淡淡的草药之香。李时珍看花了眼,不知究竟想看些什么。他从北往南走,又从南往北走,再走东西街,他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看,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这里南北的街道是按照数字排列的,从一街至十二街,而东西的街道则叫横街,只有三条,也是用数字区分的,人们都称之为横一街、横二街、横三街。每条街上都卖着各种特色的草药,有甘草街、黄连街、当归街、人参街等。除了这几条特色街之外,其他的街便是五花八门了,什么都卖,什么都可以买。卖主吆喝着,他们有的站在药摊儿前,有的站在药铺的大门口,昂头叉腰,扯开嗓子吆喝。这里的吆喝声是在其他地方听不到的。例如吆喝甘草,卖主非但要把药名喊出来,还要喊出甘草所能医治的病症。卖主吆喝着,头晕目眩、肺热咽痛、伤寒心悸、小儿遗尿、体虚消瘦、痘疮烦渴、食物中毒、舌体胖大,甘草全治喽!听着是那样唬人,那样惊心动魄。但卖主喊得再凶,买主也是不慌不忙地看着选着。卖主心想,我不吆喝你就不站住,不站住又如何买之?而买主却想,就算你把天喊出个窟窿,我也是细细看货,货比三家,货比六家,货比九家,看准了我才下注掏银子。这才是北小镇的药商。

    北小镇就这样过了一百年。一百年后的今天还是这个样子。

    李时珍转到了晋宝堂,晋宝堂的古老板请李时珍坐下,沏上当年的西湖龙井。古老板很谦和,说这些年来承蒙李家的关照和众人的捧场,生意上还算过得去,今年的生意比往年还要好。北小镇上山西的药铺还有几家,都不如晋宝堂火爆。古老板说,将来还要请李秀才心里想着晋宝堂,用什么药尽管来,只要是山西的药材,就包在他古某人身上,不成问题。李时珍说,古老板客气了,这些年是晋宝堂帮了李家,也帮了蕲州这一带的黎民百姓。日后还要古老板多多上心,把山西的好药材都运到蕲州这一带来,治病救人。古老板点头称是。

    李时珍正要走出门,古老板告诉李时珍,那人参街近来火得厉害,这些天药市上来了许多新的药商,有几位药商在那里还卖上档的人参,而且价格适中,买的人很多。他让李时珍到那里转转,说八成能买到好参。李时珍应了声好,便朝人参街走去。

    李时珍本是心境不佳才来这里的,但他一来到北小镇上,那考场的失意便被抛之脑后了。他的脑海里再没有什么八股文和试帖诗,也再没有考场上那种紧张的情绪和心跳。他此时才松弛下来,宛如闲云野鹤,来到涧水溪边。他觉得他还是李时珍,还是那个头脑充满智慧、从雨湖边长大的孩子。他不比别人差,甚至比许多人都要强上许多。虽然在考场上他比不过一些人,但他不觉得遗憾。他觉得,天地之间所生长的万物都是属于他的,都首先属于他,他才是那些花草树木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