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六章 黄芩汤冲淡为官之梦 何首乌敲开巡抚大门(1)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六章 黄芩汤冲淡为官之梦 何首乌敲开巡抚大门(1)

    却说李时珍又是苦读三年,第二次参加了省里的乡试,那是嘉靖十六年的秋天。这次乡试李时珍还是没考好,其缘由仍然是八股文的事。这八股文像阴影一样,总是缠绕着他,使他如同掉进了迷魂阵里。从武昌回家的路上,李时珍觉得疲惫不堪,身体像散架了一样。到家之后,他就开始咳嗽,吐痰,肌肤发热,夜里失眠。李言闻见儿子这种病状,先以为是劳累所致。谁想,儿子一天天病情加重。他问李时珍是否在路上被风雨所袭,李时珍摇头。医不治己,李时珍也想不出自己的病症因何而起,近些天来,他总是有一种力不从心和难以支撑的感觉。

    几天过去,李时珍病情加重,肌肤如同火燎,一天吐痰碗许,站立不住。李言闻诊脉发现,儿子脉象浮洪,便用柴胡、麦冬、荆芥等药煎服,但还是不能见效。时间一天天地过着,一转眼已一月有余,见儿子的病只重不轻,李言闻坐不住了,他翻遍了古今医书,也没有找到医治儿子病症的方法。行医二十多年的李言闻平生第一次产生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他估计儿子这回是好不了了。

    从古至今医家们有一种说法:看方三年,无病可医,治病三年,无方可用。李言闻从没有过这种感受,而今天却让他赶上了。李言闻也问自己是否不敢用药,或是药用的过于繁杂,他吃不准。他整日里愁眉不展,像变了个人。街坊四邻和亲朋好友看到李言闻这个样子,也都心绪不安,暗自为李时珍的病捏上一把汗。

    听说李时珍患了重病,郝小宝和冯玉山每天都跑来看望。郝小宝比冯玉山来得还勤。上一回乡试,郝小宝和冯玉山也都没有考中,这次秋闱,郝小宝笔下生花,一篇八股文章美如锦绣,加之其父又与主考官有交,他便榜上有名,虽未进五经魁,却也中了举人。郝小宝问李言闻先生时诊何病,李言闻说是骨蒸,并说这骨蒸乃五蒸之一,《外台秘方》说是热在骨髓之中,而另一些医书却讲凡骨蒸病皆有五种,说法纷纭。其特征为气喘无力,忽忽烦乱,寝不安宁,身如火燎,有的还遗精、多梦、盗汗等。李言闻告诉郝小宝,这病厉害无比,多为丧命。他翻遍了医书都没有找到灵丹妙药,真是医者束手啊!

    李时珍病重,惊动了众人,也惊动了官府。

    一天,一顶轿子抬进了瓦硝坝,没有鸣锣开道,却悄悄地停在了李家门前。这是府衙的马知府来看李时珍了。别看这位知府老爷有些官运和色胆,但也很有人情味儿。他才从武昌回来,闻知李时珍得了重病,一夜没有睡好,心中好生惦念。当马知府走下轿子时,李言闻急忙迎出。知府大人今日没有身着官服,而是一身便装而来的。他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一件镶了黑边的蓝色圆领长袍,看着就少了些官气威风,多了几分儒雅。马知府放下了二百两银子,说是让李时珍买药之用。李言闻哪里肯收,说这万万使不得。马知府一皱眉头,说这是他本人的银子,与府衙无关。李言闻推托不过,只得谢了知府大人。

    马知府来李家的当天午后,郝家的管家卓二伯来了,说是郝老爷差他来的。卓二伯是李时珍的恩人,李时珍正要起身迎之,卓二伯让李时珍躺好,说不需这些礼节。他送来了几包燕窝,还放下了一百两银子。李言闻又是谢又是送的,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