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六章 黄芩汤冲淡为官之梦 何首乌敲开巡抚大门(2)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六章 黄芩汤冲淡为官之梦 何首乌敲开巡抚大门(2)

    没几天,冯家的柴管家也来了,说是受冯老爷和少夫人之托来看李时珍的。走时,也放下了一包银子,也是一百两。李言闻让时珍娘把这些银子都放好,说日后都要还给人家,这些外人的钱财不是李家的,一文都不能动。

    李时珍的老师顾日岩身体不适,但也差人来看望李时珍。从李时珍病重以来,除了远乡近邻之外,李言闻的许多好友也来了。来人多了,李言闻心理压力更大,更是不好受。待人们走后,他关上家门,从早到晚翻阅着那些医药书籍。他就是不信这骨蒸病治不了,难道古往今来的那些医药圣人们都对此病束手无策?

    一天黄昏,李言闻翻到了几本李东垣先生的医书,李言闻对这位金代医家十分崇拜。他翻阅着这位先人的《内外伤辨惑论》和《兰室秘藏》,感到李东垣先生对内伤学说颇有研究。李东垣以为,大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在世时曾自制几种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在浏览这些方剂时,李言闻被一首奇特的方子吸引了。那是一剂黄芩汤剂,专泻肺经气分之火。李言闻思前想后,觉得这方子可用。他胆大心细,照方开出黄芩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一次服。半个时辰后就让李时珍服下。李言闻告诉李时珍,东垣先生乃张元素老先生之弟子,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这方定会有效的。李时珍点点头,他相信爹的医道和眼光。

    李时珍的病本来大家都以为必死无疑,谁知,服下这剂汤药之后,第二天他身热皆退,那火烧火燎的状态已经消失。李言闻高兴得连眼都合不上了,他又连用了三剂,亲自煎药,亲自端到儿子的床前。谁知这三剂药下去,李时珍的咳嗽也由重到轻,以致渐渐消退。七天过后,李时珍竟可以站起,可以走路,可以饮食,奇迹般地好了。李言闻不知是自己的药方灵验还是上苍的恩赐,他逢人便说起这件事,说这太神奇了,他李言闻半辈子都没遇上过这种神奇的药方。

    李时珍病好了,脸上又绽开了笑容。他平时见过许多病人,也见过病人得的各种疾病,但那些都不是亲身经历的事。这一次自己得了病,却对他触动极深。一个月的生病历程,使他从中看到了医药的魅力,他觉得医药这东西能治病救人,能救人于水火之中,能使人起死回生。此时,他投身举子业的理想一下子被冲走了一半,他对医药瞬间就产生了一种情感,使他如何也放不下了。

    有道是,人情重如泰山。此次李时珍身染重病,李家深感欠下众乡邻好友之情义,甚觉不安。李时珍病好之后,李言闻叫他先去谢过乡里乡亲,又到郝府和冯府谢过,把银子还给了人家。然后,又去了老师顾日岩家谢过。紧接着,李时珍又准备到府衙,登门拜谢马知府。

    大病初愈的李时珍,显得清瘦了许多,但精气神又渐渐回到他的身上。这一日,他身着一件娘新为他缝制的青布长袍,头戴着四方平定巾,出了瓦硝坝。节气已过霜降,田野上三花两蕊,有些树木也还绿着。进了蕲州城,李时珍径直来到府衙门外,此时正遇麻四迎面走来。寒暄几句,麻四告诉李时珍,马老爷家中有客,没在府衙,有事可去马府。

    马府离府衙不远,在城里一条繁华的街道尽头,可谓闹中取静。这幢宅子虽不算大,却很讲究,一个花园将前厅和内宅隔开,花园不大,但小桥流水,一亭一景,精巧玲珑,颇有一些苏州园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