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1)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1)

    这年春天,李时珍告别家人及乡亲父老,从瓦硝坝出发,走长江转陆地之后又乘船从大运河北上,数日后就到了京城,到太医院里供职。

    时珍此次前来还是颇下了一番心思的。其父李言闻已在南京太医院供职几载,不久就要告老还乡。他为此事也曾捎信给老父,李言闻书信一封劝他权衡利弊,以前程为先。时珍想到重修本草之任重而艰难,便离开了楚王府,打点行囊,奔赴京城。

    这日太阳三竿高时,李时珍来到了皇城之下,紫禁城外。

    大明朝自打太祖朱元璋称帝以来,到世宗朱厚熜,已历经十二代帝王。明初洪武、建文年间,那皇宫尚未进得京城。当年燕王朱棣扫北成功,称帝明成祖,才开始在京师大兴土木,准备把皇宫从南京迁至京师来。

    紫禁城兴建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整整建了十四个年头。都说这紫禁城是从运河上漂来的,因为它的土木石料都是从运河上由船运来的。紫禁城里的建筑神奇宏伟,壮丽豪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殿为中心,东西并建有文华和武英两殿,皇帝在这里举行大典和接见群臣;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乃皇帝和皇家众人居住和游玩之处。紫禁城里有山有水,有花园有五彩石子铺就的甬道。城中三大殿前的汉白玉台基富丽堂皇,显示着皇族的华贵与威严。紫禁城有城门四座,正门为午门,北门为玄武门,东西两门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宫墙之外,有数十米宽的护城河环绕。紫禁城俨然一座坚不可摧的神秘城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京城乃天子脚下,那嘉靖爷在乾清宫里打个喷嚏,这城池四角都会颤上三颤。

    京城的太医院就在紫禁城外承天门东面的东江米巷里。这东江米巷有六七里长,从元代起就成为漕运米粮的集散之地。由于南方的糯米北方人都称为江米,故把此地称为江米巷了。明永乐之后,这江米巷又被分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两个名称。这巷南有水关出入,中有御河水流于其间。到了夏季,这里,绿柳成行,蝉声盈耳,真乃可避暑气炎热之宝地。明成祖迁至京师后,其兵部、礼部、吏部、户部、刑部、工部六部及翰林院、上林院等都设在这里,太医院隶属礼部,又加之它的特殊职能,故也设在这东江米巷里。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始建于金代,到了明代更臻完善。太医院里分十三科,科科自立门户。其中有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妇人科、创伤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正骨科、咽喉科、按摩科、金镞科、祝由科等。除此之外,太医院里还设置了生药库和惠民药局。到了嘉靖十五年,御药房改为圣济殿,又增设了御药库。太医院里有院使一人,院判二人,御医近二十人,吏目二人,另有其他官员和药童若干。

    话说这太医院虽在宫外,但和皇宫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在皇宫外朝和内廷之间,仍有几处太医院的值房,那是几套讲究的院落,有的在太和殿外,有的则在乾清宫外。每日,太医院的太医们在这里轮流供职,还可在这里开方煎药。宫里若有何人生病,那太医们就会很快赶到。于是,太医院的太医们就成了宫内的特殊人物,进出皇宫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