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4)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4)

    李时珍为皇子看病回来后暂且不表。单说三天过后,储秀宫米公公差人来太医院传话,说小皇子服了李时珍开的药后,头两天还没见起色,但从今日早上,小皇子开始自动饮乳了,而且饮得没完没了,乐得撒娘娘不知如何是好。撒娘娘高兴,她要酬谢李时珍,特意赏李时珍白银百两。李时珍谢过,接过银两,说这是太医院的医术,时珍一人是不敢当的。米公公差来的公公说,李医生不必自谦,这些事情娘娘都心知肚明的,日后有事还要请李医生到储秀宫的。说罢,放下赏银,转身便离开了太医院。

    在宫中,无论在哪里开方,那方子都要一式三份,一份去抓药,一份要在太医院里留底,还有一份存在礼部。自李时珍那日从储秀宫回来,姜院使和关院判就反复看过李时珍所开之方,以为这不是什么高超之方。那凌霄花也叫紫葳、陵苕、茇华、女葳、武威、鬼目等,是一种平常的药物,而那大青叶、芒消、大黄更是平常之药物也,服后还不知如何呢!今日来报见效了,关院判想到自己偷鸡不成倒失把米,不觉心里酸溜溜的,嘴上不说,心里却十分不爽。倒是这姜院使,开始对李时珍刮目相看了。他走上前赞扬了李时珍几句,说这是李时珍的运气,初诊成功实在难得。他让李时珍在太医院里好好学医,虚心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太医们学习,力争日后大有长进。李时珍谢过姜院使,说时珍记下了。

    李时珍每日在小方脉里候诊,有人来叫便去,无人来叫就自己读书。有些书是他从太医院书馆里借出的,凡是借来的书,他都通宵达旦地读着。书馆的从主事说,李时珍读起书来就像拼命一样。若论读书,太医院里的太医谁都比不上李时珍。

    没过多久,院判关路通找到李时珍,又把李时珍从小方脉调到妇人科里。他就是要想尽办法让李时珍遇上治不了的病,从而打掉李时珍的威风。

    一日,翊坤宫的主管太监廖公公来到值房,找到院使,并和院使在屋中私语了一番,好像有什么天大的事情,挺神秘的。廖公公走后,姜院使眉头紧皱,随后找来了关路通等几位太医,商量治病的事宜。原来,这翊坤宫的贵妃娘娘夏氏几日前得了一种怪病,只一夜之间,她那雪白的脸上竟生出了一块黑斑,这斑足有杏子大小,就生在额头正中,黑黢黢的看着很吓人。这可急坏了夏娘娘。她一天到晚坐在菱花镜前发愁,如此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如何见得皇上?再说,这妃嫔们争宠夺爱靠的就是脸蛋儿,若不抓紧治好,让皇上见到她这般丑陋之容,莫说她会失去皇上的宠爱,闹不好还会被打入冷宫。

    当日,关路通找到李时珍,说了娘娘的病症,让李时珍前去医治。李时珍转天早上便随廖公公前往翊坤宫。

    却说这夏娘娘的来历也有几番曲折的。当年正德皇帝驾崩后,由其堂弟朱厚熜即位,改号嘉靖。想当初那正德皇帝一生游荡于皇宫与民间,风流成性,最终也成花下之鬼。谁知这嘉靖皇帝登基后,还是沉醉于石榴裙下,且暴戾无常。他先后立了三位皇后。第一位是陈氏。那陈氏乃朱厚熜在湖北做兴献王时的妃子,嘉靖元年立为皇后。陈氏贤德温厚,只因搅了嘉靖皇上的兴致,被嘉靖帝恐吓致流产而死。那第二位皇后是张氏。张氏生得一副沉鱼落雁之容,又生得一双纤纤细手,迷倒了嘉靖皇帝。但几年过去,嘉靖帝对张皇后又渐渐失去了兴趣,尤其是看到张氏的那双手变得粗糙起来,便对张氏开始冷落,以致到了嘉靖十三年正月,便下令废了张皇后。其实,在这之前,嘉靖帝又看上了新选的淑女方氏。这方氏是一位南国女子,生得花容月貌,还生有一双比张氏更加完美的玉指,嘉靖帝又被这双玉指迷住。不久,嘉靖帝立方氏为后,赐居坤宁宫。从此,这方皇后便成了嘉靖帝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