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9

目录:(梅花+还珠)贫贱夫妻百事哀| 作者:可爱地主婆| 类别:网游动漫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说那和敬听得玉容的话如何愤怒,如何强作无事打发兰馨,又如何匆匆差人去再探消息。且说令妃那里,当日她利用孝贤旧事打动皇帝,让皇帝起了将十四阿哥记到孝贤名下的心思,又在皇帝犹疑不决时,当机立断,故意先将十四阿哥过继的风声放了出去。甚至为了增加传言的可信度,还特特绕了个弯子,让人把消息先透露给了养心殿那个早让她用银钱喂饱了的奴才——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虽然她在养心殿收卖的人大多被吴书来那狗才给清理了,可总有那么一两个埋得深的成了漏网之鱼,令妃便是在禁足期间都没断了对他们的赏赐——再通过那些狗才的嘴把风声传了出去。紧接着又让福家在宫外帮着推波助澜上下串联,为十四阿哥造起声势。还让福伦到富察家拜访傅恒,一面频频痛惜那幼年夭折端慧太子与盛年早逝的孝贤皇后,一面又表示令妃是个念旧情知恩图报的,向来把富察家看作自己的娘家。

    那傅恒对十四阿哥一事早有风闻,怎会听不出福伦话中未尽之意?又哪里察觉不到令妃的意图?纵是心生暗恼——笑话,一个没抬旗的包衣奴才,也敢与他富察家的女儿相提并论?况且娘娘先逝多年,纵是多了个母子名份,又与那十四阿哥哪来的情份可言?再说小阿哥尚是年幼,目前虽暂养于愉妃那里,但以令妃之受宠,谁说得准以后会不会回到生母身边。日后小阿哥若想亲近生母家的亲戚,不过白担个十四阿哥舅家名头的富察家难道还能拦着不成?——只是他虽身居高位又极得皇帝信重,却极有宰辅气度,行事也素来谨慎谦逊,那福伦虽身份微末,好歹头上还顶着朝廷翰林院侍讲学士的顶戴,傅恒也不好过份作践他。只是拉长了脸端茶送客,过后又使人往福家送了一帱书贴,字写得极普通,也不知是傅恒身边哪个幕僚的手笔,上面眷的却是南朝时陶弘景诗句:问我何所有,山中唯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福伦虽然被人看作是靠着令妃的裙带关系当官,当年却也正正经经的进士出身,哪里品不出诗中的含意。傅恒位高权重不党不私,福伦不过为着令妃的交待,不好不走这一趟,原也没指望能说动他主动上书促请皇帝将十四阿哥记到孝贤皇后名下,此刻也不甚失望,只暗中把消息传到令妃手中不提。

    令妃的计划在宫里进行的却并不顺当——

    十四阿哥是自娘胎就已带了不足之症的,自出世来便是三天两头的大病不犯小病不断,传召太医便成了家常便饭。令妃不放过任何一个乞怜邀宠机会,常借此去请皇帝,又把十四阿哥原有的三分不适说成十二分的凶险。久而久之,底下便难免就传出了一些十四阿哥体弱多病,恐非长福之象之类的流言蜚语,令妃为此在皇帝面前可怜兮兮的哭诉了几场,发作打杀了好些个爱嚼舌根子的奴才,倒也很快就把那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压了下去。只是后来在令妃让人放出十四阿哥要记到孝贤名下的风声后,十四阿哥的惊厥之症又很不巧的发作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更比一次凶险。这下子原来压下去的那些不利于十四阿哥的话便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掌理宫事的舒妃又刻意放纵,那些话便越传越难听,传到最后竟变成了十四阿哥福薄份短,受不住皇家的顶天富贵,只有舍了一身尊荣,才能得保平安。

    若在从前,即便是舒妃有意放纵,这样的传言也是瞒不过令妃的耳目的。可偏巧令妃之前禁足时,安于宫中各处的眼线被拨了不少,消息远不如从前灵通。她又为了保住剩下的眼线,不让人顺藤摸瓜给全部扫清,让那剩余的暗线蛰伏下来,暂时不要跟延禧宫的人联系。再加上十四阿哥发病,她一面为着儿子的病况忧心如焚,一面又觉得若能趁此让皇帝认为愉妃没有照顾好十四阿哥,她抱回十四阿哥的机会便大大增加。于是每日里都往愉妃处走动,只是坐不得一二刻钟,却又一脸伤心欲绝的离开。接着又想方设法的将风声递到皇帝面前,自己却素服薄妆含悲带怯的在延禧宫里翘首期盼皇帝驾临。

    偏偏那时皇后抱恙,皇帝每日里少不得要先往坤宁宫去应个卯,皇后自己虽然不能侍寝,却很贤德的帮着皇帝安排了几个青春貌美、位份低下的答应常在侍候。既得了贤名感激,又名正言顺的拌住了皇帝。几日下来,竟让人无可趁之机。

    令妃只好退而求其次。于是便有延禧宫的人一时口快说漏了嘴,隐约向外面的人透露了愉妃薄待了小阿哥,又不近人情不让令妃前去探望的话来,大有为含辱负重委曲求全的慈母令妃抱打不平的意思。可因为之前愉妃衣不解带日夜守在十四阿哥病床前的事早传了出去,虽然有些曾受过令妃恩典的人或是违心或是随波逐流的附合,但便多的人见令妃那伤心的模样,却只觉得更加印证了前面十四阿哥果然是不大好了的传言。再加上众人想到之前那些个议论十四阿哥的人的下场,有好几人不过是在宫人们凑在一起聊天时听了几句闲话而已,本身并没有跟着嚼舌根的也被杖毙了,心下都有些寒意。既便仍有人觉得令妃娘娘善良美好,却一致认为十四阿哥就是她的逆鳞,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纲领,对着延禧宫的人竟都不约而同的对有关十四阿哥的传言选取择了沉默。

    因此,那令妃竟是等到几个从前遭她打压而失宠、现在又芳华不再再难得宠的嫔与贵人故意打着报讯与关心的名义结伴上门明嘲暗讽才知道这宫中的传言。乍闻之下,令妃自是又怒又恨。但她惯是会做面儿功/夫的人,非但未曾争执分辩,反而满面诧异的反问,道:“妹妹们是从哪里听来的胡话?十四阿哥的身体如今已是大有起色,连太医都说了无大碍的。”顿了一下,又道:“也不知传出这种胡话的人是何居心。”

    上门的几人相觑一下,脸上更是掩不住的讥笑——亏她到现在还睁着眼睛说瞎话,十四阿哥发病的事早随着愉妃几次慌慌张张的的谴人去请太医传得阖宫皆知,还有人言之凿凿的说太医暗示十四阿哥的病不能根治的。令妃探完十四阿哥回来的神色更是不止一人过见——就有一人上前道:“哎呀姐姐,当着妹妹的面,你就不必如此讳莫如深了。十四阿哥如今虽然养在愉妃姐姐那里,日后也不定能叫您一声额娘,可毕竟是你的亲骨肉不是,似你这般讳疾忌医,万一十四阿哥有个好歹……到时候姐姐可不要追悔莫及阿。”

    便有人接上去道:“妹妹真真是小瞧了令妃姐姐了不是,为人作嫁的事情令妃姐姐哪里会做。”她顿了一下,见令妃不为所动,有些失望,又道:“别忘了现如今十四阿哥可是养在愉妃姐姐那里的,日后会不会叫令妃姐姐一声额娘都还是未知之数。倒不如……嗯哼……凭令妃姐姐的本事,想再生个小阿哥还不是易如反掌。”

    她的话虽没说透,但在场的几人却不约而同的拿起帕子掩着嘴角笑了起来。先前说话的人更是道:“瞧我真是糊涂了。怎么忘了令妃姐姐可是能连自己的娘家兄弟都不亲近,却去与一表三千里的福夫人攀亲的。不过妹妹还是要劝姐姐一句……这先皇后娘娘可是尊贵无比的人,不比那福家什么人想攀就攀上的,没那个命理的就不要去痴心妄想,不然只怕反而折了自己的福气。到时候姐姐可不就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令妃心中大怒,冷冷的看着来人。“妹妹说的是哪门子混话?什么攀上不攀上的,十四阿哥的事是皇上金口玉言自己定的,妹妹这般说话,是对皇上的决定有所不满还是在置疑皇上的英明?”不过是几个无宠娘家又不得势的贱/婢,也敢到她面前猖狂?

    说话的人一下子噎住了。这几人都只是低阶宫妃,家中父兄也多是微末小官,见识原就有限,在宫中从来也只是悄无声息的偏安一隅,今日不过是想借着十四阿哥的事踩踩令妃,出一口昔日的恶气。但此刻见着令妃阴毒的神色,似乎只要她应上一声,令妃便要给她们冠上一个“置疑君父”的罪名,又想起令妃以往行事,是最擅长颠倒黑白的,心下不由慌张起来——

    “你……你少在那里断章取义?我、我哪有那个意思?”

    令妃好整以暇先用盏盖掠了掠茶汤中并不存在的浮沫,方才冷笑道:“没有那是最好。别说本宫的没提醒你们,这宫中可是天底下最讲规矩的地方,妹妹们还是再去好好学学规矩再说,省得下次又忘了上下尊卑,再出来丢人现眼……可不是人人都有本宫的好性子的。”

    先前说话的人这才醒悟,方才她一时情急,语气不免有些不敬,虽算不得什么大过失,但令妃的位份毕竟比她高了太多,若是有意为难捉着不放,她少不了要被责上一个失仪的过失。她一介小小的贵人,本来就无宠,若再让令妃踩上一脚,在这宫中的日子只会越发难过。那令妃话中的薄鄙轻贬固是很令她恼恨难堪,却到底不敢再造次,只僵了脸坐着讷讷不语。心中却开始暗自后悔受人怂恿出来当这个出头鸟。又见与她同来的人无一人出来帮她解围,心下更是气闷起来。却不知那些与她同来的人,此刻也正如同她一般,暗自后悔着被撺唆来淌这趟混水,又在心底埋怨她不会说话,让令妃捡了话漏,也不知会不会连累到自己,哪里不家心思为她解围攻。一时间屋内俱静了下来,只有令妃漫不经心的用盏盖碰着茶盏的沿边发出的那一声声的“叮、叮”脆响。

    不多时,底下便有人露出忐忑的神色,令妃看着差不多了,方才轻蔑一笑。“罢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本宫向来与人为善,这次的事便不与你们多计较了,无事便退下吧。”要收拾这几个不知呆在宫里哪个旮旯的贱婢以后机会多的是,没必要这个时候浪费精神。

    那来的几人知道今日在令妃这里定是讨不了好的,又惦量着那个“置疑君父”的罪名不是她们之流能担得起的,听着令妃的话,哪里还敢留下,更不敢再说什么酸话怪话,都急匆匆的施礼离去——这次的礼数可不敢像刚才来的进候那敷衍了。

    令妃看着人都离开,脸色一下子变得狰狞起来,冷冷的扫了腊梅冬雪一眼,竟自搭着小太监的手加了寝宫。腊梅冬雪自知要糟,无奈的对视一眼,只得提心吊胆的跟了上去,心中去暗暗祈祷令妃手下留情。

    果不其然,待寝宫内的宫人都退下后,令妃便跟变了人似的,反手两巴掌便扫在腊梅冬雪脸上,又将寝宫触手可及的东西咂了个精光,禁不住的口出恶语:“……我的儿子一直都好端端的,一说记到她名下便屡屡发病……活着的时候克死了自己的儿子,死了还要来妨害我的儿子……”端的是字字诛心,饶是腊梅冬雪从前听多了令妃诋毁辱蔑当今皇后的话,此刻却仍被吓得面无血色——因皇帝对孝贤皇后的情份不同,令妃便只是在她们面前,也是对孝贤皇后恭敬有加的——她二人早在令妃的手挥到脸上时便跪下请罪的,但此时却顾不得许多,双双箭步而上,一个看门外一个查窗外,见外面无人,才将门窗关紧。见令妃仍无意停手,也不敢这个时候上前劝说,只得悄悄退到墙根里复又跪下。看着满地的狼籍,又暗暗发愁去内务府补这些损毁的器皿时要用什么借口——如今帝后相谐,令妃虽然复宠成功,但比起从前差的却不是一点半点,再加上禁足已久,那内务府早被皇后牢牢握在手中。指不定前脚她们这边去补领,后脚便要传得阖宫皆知了。令妃要维持着她一向“仁慈和善”的菩萨娘娘的面具,那倒楣遭殃的就只能是她们二人了——又想到她们消息滞怠,竟不知外面有这样的传言,怕是要被令妃迁怒,也不知要如何责罚她们,不由又惊惧起来。少倾,又如心有灵犀般对望一下,两人目前一撞,便硬起头皮不顾满地的凌乱碎瓷,膝行几步上前劝慰,腊梅更是道:“主子,都是奴才失职。您心中有气,但打奴才几下出气,千万保重玉体阿。”

    那冬雪也在一旁搭唱,待看令妃的气出得差不多了,才敢小心翼翼的提醒令妃要谨防有人恶意中伤十四阿哥。

    那令妃自己本性多疑,原就觉得那传言起得蹊跷,此刻被腊梅冬雪提醒,不由越想却越觉得她二人猜测的有理,心中自是对那些蓄意破坏了她的好事的人恨得咬牙切齿。只是一转念间,心中忽的闪过一个主意,又觉得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便仔细思量着要如何到皇帝面前伏低做小暗诉委曲,让皇帝为她出头做主。又暗自盘算起如此天赐良机,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脏水泼到皇后身上,最好是能激得皇帝一怒之下越过太后皇后直接将十四阿哥记到孝贤名下……

    令妃心中忙着盘算怎样一箭双雕又能撇清自己,倒真无暇再去追究冬雪腊梅二人消息不畅的责任。甚至,本着有功必赏的原则(指腊梅冬雪方才提谨慎行径与提醒),还打赏了她二人几件小玩意儿——示之以恩是令妃一向拢人的手段。对于下边的奴才,令妃一向是不吝于赏赐,因此才能赢得下头的奴才交口称赞她的“仁和大方”——腊梅冬雪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连连谢恩,做出一副喜不自胜的表情来。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