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七章 娶娇妻成家洞房梦短 拜明师学艺寂寞十年(2)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七章 娶娇妻成家洞房梦短 拜明师学艺寂寞十年(2)

    书房寂寞。

    李时珍在医药的书海里孤独地遨游着,一日一日地度着时光。他的书房没有多大,但也舒适和宽敞。房中的书桌是花梨木的,是他祖父传下的。据说,祖父生前对这个书桌喜欢得不得了,说日后家中万不可卖掉。祖父去世后,父亲李言闻用,待李时珍正式学医后,李言闻又把这书桌送给了李时珍。李时珍视这一书桌如珍宝一般。他的书房里所有的医药书籍都是父亲的,父亲让他读什么就把他那些书给儿子找出来,让儿子安排时间读。李言闻说,读书要有兴趣,要有耐心,要读出书中的珠宝玉器,读出书中的金子和银子来。否则,就是读上一千种书也是徒劳的。

    李时珍最喜欢对着书房的窗子读书,这样可以边读书边望着雨湖。在李时珍的眼里,雨湖也像是一本书,而且是一本神奇的书。这本书不同于那些医药之书,它的文字不是刻在上面或印在上面的符号,而是那些自然界里的植物、生灵、土地、水和天上的日月星辰。他窗前的这本书是任何医药书籍都无法可比的。他有时竟忽发奇想,想在一个早上或一个黄昏,独自走进这本大书里,去漫游,去体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冷静下来,他又有些自嘲,他从小就在这雨湖边长大,几乎天天都来这里玩耍,这里哪条堤上有什么鸟儿花草,哪条堤上有多少棵树他都知道,怎么还会生出这种可笑的想法?难道是他书读得多了,走进了一种迷幻的境界?

    但不管怎样,他觉得雨湖同样是他书房的一部分,既在他的书房之内,又在他的书房之外,这世界比那些书中的世界还要鲜活和可爱。

    李时珍每日里读医读药,一本一本地读,读起来没完没了。读书之后,他才慢慢懂得了医药之中的一些奥秘。他读到药有酸甘苦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他懂得了药有七方,即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等。李时珍佩服徐之才,这位南北朝时期北齐大医家,对药剂学更是颇有造诣。他曾修订《雷公药对》,著有《家传秘方》《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等。之才先生提出,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宣剂可去壅,通济可去滞,补剂可去弱,泄剂可去闭,轻剂可去实,重剂可去怯,滑剂可去着,涩剂可去脱,燥剂可去湿,湿剂可去枯。这些道理先人都没有讲过,连神农都没有总结出来。李时珍对这十种药剂烂熟于心,站在窗前能倒背如流。这十剂之说真让他开了眼界。之前,他只知道那人参一类是补药,那葶苈、大黄一类是泻药,那桑白皮、赤小豆一类是去湿之药,而不知道这其中还有那么多的讲究。他也曾想过,假如日后一生行医,这用药则是行医必过的最大的关口,那药非但不能用错,而且还要用好,用得恰到好处,合理合情。做到这些,就要学得一身广博而精深的医学知识和药剂学知识,这一点含糊不得的,应当一丝不苟。李时珍对自己能学好中华之医药似乎永远充满自信。

    在医药书籍的海洋里,李时珍还喜欢唐朝大医家陈藏器先生。陈藏器先生乃浙江四明人氏,做过三原县尉。陈藏器先生之前本草诸多,杂乱无章并遗漏百出,其分门别类也是不合情理的。陈藏器深入民间,采集草药,用几十年时间编成一书,名曰《本草拾遗》。此书共十卷,有对《神农本草经》和《唐本草》补缺之说。其中,解分三卷,拾遗六卷,序列一卷。李时珍读得津津有味,觉得这是一本鸿篇巨制。他认为,藏器先生博及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有本草以来,一人而已。只是他对陈藏器先生宣扬的人肉疗疾之术不能苟同。李时珍以为,人体中也有可以入药的,但不可提倡,应当摒弃之。《本草拾遗》成了李时珍经常放不下的一本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