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2)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2)

    一天,多年不见的娄知府来看李时珍,出乎李时珍的预料。李时珍见了父母官只是简单地寒暄了几句,没有客套。娄知府来此就是向李时珍讨教大水之后的疫情事宜。李时珍说,古往今来,凡大水过后必有疫情,他提示知府大人要做好防疫准备。娄知府说,他不通医,届时还要请李时珍出山,解百姓疫病之疾苦。李时珍说,那是一个行医人的职责,义不容辞的,请知府大人招呼便是。娄知府点头,说他们之间不论官民,只论友情,此事还请李时珍多多上心。

    娄知府是一精明之人,他回到府衙就传话下去,请蕲州城的十几位富商来府衙议事。这些富商都和娄知府熟识,不敢不来,一个时辰便到齐了。

    此时正是午后时分,大家聚在府衙的后厅里,分坐两排,娄知府坐在上座中央。刚刚坐定,娄知府便开口道,今夏时节,蕲州百姓遭遇罕见洪水,此水乃大灾大难也。诸位皆知,当下最要急的两件事必须办之,一是买粮,二是筹药,这两样东西都要用银子的。仅靠官府财力,实属杯水车薪。今日请诸位来此,还望诸位多多行善,慷慨解囊,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知诸位有何想法?

    此时,蕲州城四大家之一的郝家老爷郝敬之第一个说话,他说蕲州乃自己家乡,家乡有难,理当出力,他出银两千两,急解蕲州百姓粮药之用,以尽微薄之力。他的话音刚落,蕲州富贾冯家老爷冯青峦也说话了,他说,郝老爷的话极是,蕲州乃生他养他之宝地,有他的远乡近邻,地上还有他的三尺黄土,于人于己都与他系有千丝万缕,他岂能袖手旁观?他也出两千两银子,用于买药购粮,只要不笑他小气就行。娄知府一听心里高兴,说这郝冯二家乃蕲州商家的先锋,值得敬仰,不知在座的各位对此有何见教?

    没有人再搭腔。除郝冯之外,在座的十几位蕲州商人都低头不语。过了几盏热茶的工夫,娄知府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站起身一拍桌子说道,想捐的三天内到府衙送银子,散了吧!

    众富商走后,娄知府一肚子气,胀得要爆。可他转念一想,说好了三天为限,就且等三天再说,到时看谁有胆量根毛不拔?

    谁知,事情的结局却让娄知府大开了眼界。到了第三天早上,府衙的衙役来报,这十几个富商除两人外,其余十几人都不知去向。娄知府问,剩下有谁?衙役答,只有温大江和莫漠金二人。娄知府又问,都走了,为何他二人没走?衙役答,听说他二人患了腹泻症,无法行走,在家养病呢。娄知府眉头一皱,说怎么这么巧,叫他捐银子,他就患了腹泻?衙役道,那二人一夜间就瘦得跟什么似的,听说拉得都提不上裤子,站不起身子。娄知府听罢一怔,说八成不是霍乱吧?

    正在娄知府迟疑之时,有人来报,说蕲州城内已有许多人都患上了腹泻,而且已经发现病症严重者,生命垂危。娄知府凭着直觉,预感到疫情已经来临。他立即吩咐下属,把当下急患腹泻之人和那些正常人隔绝开来,请医治疗。下属说,省里派来的名医已到,正在城里转悠呢,说过一两个时辰就来府衙。娄知府问,来的医生姓甚名谁?下属说,听说医生姓孙,武昌的名医,医术高明得很。娄知府听后心里高兴,说若是如此,那要少死多少无辜之百姓啊!

    话说这武昌名医和他的一个弟子来到府衙时已是晌午时分。此人三十五六,窄脸细眼,眉宇浅淡,似有似无的样子。眉间有一颗黑痣,说什么眉里藏针,乃内秀之人。此人姓孙,名家传,一听这名字就有些与众不同。孙家传说,他乃药王孙思邈之后,说多少世孙已无法考证,但确确是孙思邈之嫡传。他说家父在世时从不提这些,是十年前他翻阅家谱时才发现的。他告诉娄知府,家父曾做过御医,和楚王爷也是故交。说到此时,娄知府心里明白了一半,他想起十几年前给吴巡抚看病的那个孙太医来,想必眼前这位孙思邈的后代就是那孙太医的儿子。娄知府是个直性子,便直言不讳地问他,孙家传说正是,家父已于几年前过世,如今他来继承父业,在家中行医看病,上门求医者皆为王亲贵胄,他还经常去京城和楚王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