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3)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3)

    娄知府一听这孙家传的口气不小,便刻意寒暄,说眼下还要请孙医生多多费心才是,这蕲州城里已发现霍乱的苗头,还是要早早根除才好。孙家传说,这些都不在话下,他再走上一两天看看,若真是霍乱,只需开上一剂药就可药到病除。娄知府听了心里踏实了一些,马上吩咐备酒饭款待,此话不提。

    蕲州的疫情真乃无情。到了黄昏时分,下属来报,说蕲州城里有人已因腹泻而亡,此时就停在蕲州城外的高坡上,用草席盖好。娄知府听后头皮发麻,一时想不出良策来。他请来孙家传,商议着手医治之事。孙家传说,他也看过了,城里确有霍乱流行,他备了药方,当赶紧买药煎之。娄知府问方子在哪里,孙家传说在他弟子的布袋里。他把弟子找来,打开药方请娄知府观看。娄知府看后皱起眉头,说他不懂方子,只想知道这方上的药材是否好买。孙家传说,这药方所需之药,一是川黄连,一是吴茱萸,只有两种。川黄连要去毛,吴茱萸要泡之,同锅炒后还要分别研末,再用粟米饭和丸如梧子,分藏之。每次服三十丸。赤痢用甘草汤下川黄连丸,白痢用姜汤下吴茱萸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汤下。孙家传说,此方乃他孙家祖传之方,家父和他本人都用过多次,活人无数。他请知府下令赶紧去买药炮制。

    娄知府马上差人去办,不消一个时辰,买药的人就回来了,说这两种药材都没有买到。娄知府问其缘由,买药人说,蕲州城的大小药庄他们都转到了,别说川黄连,就是施、黔和歙州、东阳产的次黄连药庄里都有不了十斤八斤的,哪里去买?于是,他们又去了北小镇,到那里一瞧,整个北小镇药市都成了一片大水塘,药庄淹的淹,泡的泡,塌的塌,散的散,简直是满目狼藉,哪里去找川黄连的影子。他们向那里的人打听后才知,那些药商大多在水患之前和水患初期就陆续迁走了。他们大车小车、大船小船的,有的走旱路,有的走水路,都没了踪影。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返回蕲州城,禀报知府大人,请大人为此事拿个主意。

    娄知府一听慌了心绪,两只眼睛一眨眼的工夫就冒出了血丝,红得能烤人。他问孙家传,有没有另外可使的方子,也能医治霍乱。孙家传说,方子倒有,只是他开的这川黄连和吴茱萸之方是他家的祖传,是最好的。他让知府再想想办法。娄知府说,眼下哪里还有什么办法?蕲州城外一片水海,就是买到药也无法运进来,难道还要到武昌去买?若真的去武昌,往返要十几天的时间,到那时,他蕲州的百姓还不都横尸遍街?孙家传说,常言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医家同样难为无药之医。若连药都买不来,我的方子再好也是徒劳。娄知府说,现在要解的是燃眉之急,先生所开药方若有单方和简方更好,这样也好弄得药来。孙家传说,我的方子已减去了多味药材,只剩两味了,两味药还算多吗?我平日里给那些达官显贵们看病开药都在十二味之上,没有开过这种穷药。娄知府有些恼火了,说此乃是为百姓治病,又在水患时期,不能一味泥古。再者说,这是灾难当头,救百姓于水火,不是王孙贵戚嫁女,嫌贫爱富。孙家传说,这是天灾,死些人也不是医生的罪过。娄知府道,放屁!见娄知府的话不好听,孙家传的脸一下子拉得老长,一甩袖子道,药我是开了,抓便去抓,不抓干脆作罢,我是伺候不起了。说完,叫弟子收拾东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