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4)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八章 奸商遇国难机关算尽 绣女闻惊雷误吞绣针(4)

    直到娄知府确认孙家传离开蕲州时,他的火气才不可抑制地发泄出来,他独自面朝墙壁大骂一通,直骂得肚子里觉得瘪了才住口。猛然间,娄知府想起了李时珍,他差人急去瓦硝坝。就在他的人要出府衙的大门时,下属来报,李时珍在外求见。

    娄知府向李时珍说起刚才发生的事,说气得他现在还浑身哆嗦,不可抑制。李时珍说,疫情比水灾可怕,要快治早治才行。娄知府让李时珍讲,说只要能治好百姓的病,他一个四品知府就听李时珍的调遣,绝不食言。

    李时珍要娄知府给他准备好两百个乡民,每人至少带上五条麻袋,等分两队人马,分别上麒麟和凤凰二山之上。娄知府问,好端端地不在山下,上山做什么?李时珍说,他所需的药材不在蕲州城的各大药庄,也不在蕲州城以外的黄州、荆州,更不在武昌城内,就在这两座山上。

    娄知府还是不解,问李时珍,究竟上山采什么药材?李时珍答,我要采的药材知府大人也是熟悉的,就是蕲州的四宝之一。娄知府摇头,李时珍微眯着双眼,一字一句地说,此药乃艾叶是也。

    娄知府听了心里一震,这艾叶能治水后的霍乱?

    李时珍说,知府大人有所不知,这艾叶乃医治霍乱的灵丹妙药,古代用艾叶治病的医例比比皆是。艾叶可治伤寒、温病;可治中风口噤,不省人事;可治妇人崩漏,数日不止;还可治盗汗、鼻血、风虫牙痛等等。《外台秘要》上讲,艾叶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治霍乱洞泻不止。这是不会错的,应当抓紧去采,以解燃眉之急。

    娄知府问,采后应在哪里煎之?

    李时珍说,蕲州城有城门六座,每座城门前支大锅两口煎药,让百姓一一服用,服上七天病可除根。李时珍说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他看着娄知府,皱起眉头说,这药从山上采好之后如何运到山下呢?

    娄知府见李时珍疑惑的表情,笑了笑说,那是本知府的事了,你看,这过深水用船,过浅水用车,过不深不浅的水则用人也。可行否?他问李时珍何日支锅,李时珍说,现在就支,眼下紧急,药要随采随煎,不得拖延。病不等人啊!

    娄知府就像接了圣旨一般,立即传话下去。之后,他问李时珍还有什么叮嘱之事,李时珍说,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用艾要用陈艾为好。所以,请告知采艾人,上山后先要选一些陈年的艾叶采之,陈的没有了,再去采新的。娄知府把领队的采艾人找来,让他们都记住。然后,又吩咐下去,准备木船、车马和干柴之类的东西,不得有误。

    从第二天开始,蕲州城里的六座城门前就出现了十二口大锅,一座城门前两口,整锅整锅地熬药,热气腾腾,像升起的炊烟。一霎时,蕲州城内外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草药的清香。大锅一旁不远处是一顶顶特意为存放草药所搭的帐篷,里面堆满了麻袋,麻袋里装的都是从山上采来的艾叶。蕲州的麒麟和凤凰两座山上艾叶都是极好的,那叶子也是极干净的,很少有污染和尘埃。李时珍穿梭于几座城门之间,指挥着人们选药熬药,娄知府还特派两个衙役不离李时珍左右,随时听候李时珍的调遣。人们在大锅前排起了长队,一碗一碗地喝药。李时珍叫衙役们传话,一律都用自己的碗,没有碗的用瓢,没有瓢的就用瓦罐儿,说这样可防止交叉感染,可预防霍乱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