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6)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6)

    廖公公又问,不知这麦门冬是何药性?李时珍答,此药可治虚劳失眠,补益肺中元气不足,还可以美容。廖公公笑了,说他就去安排抓药制药,这事他是不敢耽搁的。

    且说李时珍从翊坤宫回来之后,那姜院使便找了他来,看了药方,又询问给娘娘看病的经过。姜院使问得十分细致,李时珍也说得仔细,待李时珍讲完之后,姜院使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少顷,他又问李时珍这鸡蛋治斑的方子是民间之方还是先贤之验方?李时珍笑了,说这方并非时珍所创,就是那些先贤们所传的方子也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靠得住的。姜院使半信半疑地眨了眨眼睛,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随后,他低声地告诫李时珍,这事要装在心里,万不可说将出去,不然要掉脑袋的。李时珍开心地笑起来,说这点他还懂的。

    没多时,孙家传便知道了消息。那孙家传本想此一去能要李时珍的好看,没想到李时珍又平平安安大摇大摆地回到太医院,不禁妒火中烧。他找到姜院使,继续编派李时珍,他说李时珍的方子是地道的乡间野方,而夏娘娘是金身玉体,弄不好会出大事的。姜院使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吓得直哆嗦。他躲在屋里翻阅起那些古今医药典籍来,试图从中查到此方的出处,但结果并没有查到。

    俗话说,鸡孵鸡二十一。那李时珍开的方子既然是要用母鸡孵化,就得孵上三七二十一天才行。廖公公对这方子是加倍小心的。这事他交待了宫里的一位老妈子来做。这老妈子姓祝,是夏娘娘从家乡带到宫中的心腹之人。祝妈妈听了廖公公的吩咐之后,就找了一个清静的院子,关起门来,照廖公公的说法孵蛋了。但这祝妈妈心眼儿细致,她同时选了两枚鸡蛋,将它们分别让两只母鸡来孵化,她以为这样保险一些。这祝妈妈每天就守着这两只母鸡,生怕这里面出什么意外,耽误了娘娘用药。

    夏妃这边侯着正孵化的鸡蛋,这边开始服用那味麦门冬。几日过来,夏妃的睡眠便觉得安稳了许多,那些噩梦纷纭的日子仿佛一扫而过。而此时,夏妃最担心却是皇上的驾临。假若皇上真的某日驾临翊坤宫,看到她脸上这个样子,那将糟糕透了。她对嘉靖皇帝还是略知一二的,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此话用来形容皇妃们的命运是再恰当不过了。无论是哪个妃子,只要失去了往日的容颜,那随之而来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想到这里,她真是有些后怕,每日茶饭不香,坐卧不宁。夏妃的侍女婉儿似乎看出了娘娘的心事,就来劝娘娘不要过虑,还在娘娘的耳边耳语了几句。夏妃听后脸上的愁容淡了,眼角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说来也巧,一日后晌,大总管来传,皇上三刻后驾临翊坤宫。夏妃听后心里敲起响鼓,立即让婉儿将事先备好的抹额取出。那抹额也叫额子和勒子,是男人或女人们戴在额上的饰物和遮物。其实,夏妃的抹额很多,至少要有上几十件,有貂皮暖额、金丝额子等,平日里她还常常用那水红的绡帕裹其额头,为的是好看又遮风。但此时她戴的却是新近让侍女做的一种蛋青色的抹额,用上档的素绫制成,上面还绣着一两朵淡绿色的小花。只是这抹额比平日里戴的那些要宽一些。婉儿伺候着娘娘戴好抹额,那抹额正好把夏妃额上的黑斑遮住。婉儿端详着说太好了,又好看又不乍眼,还显得有几分缠绵之美。夏妃在菱花镜里照了半晌,以为还行,便再梳妆打扮,迎接圣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