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7)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7)

    嘉靖帝是半个多时辰之后才来到翊坤宫的。嘉靖帝还是老样子,半脸春风,半脸喜气。夏妃见驾起身后,这万岁爷就用那双亮眼出神地上下打量着自己的贵妃。那夏妃也是轻扭腰肢,收香藏白,露出一种病态之美。皇上问夏妃近来做些什么,夏妃说,回皇上,奴婢近日小有不适,偶感风寒,才下了床的。皇上说,春日风高,爱妃还要多多小心。说着,那嘉靖帝看见夏妃的抹额有些新鲜,就抬起手来要摸夏妃的前额。夏妃慌忙起身,急中生智,转了话题,说多谢皇上垂爱,不知撒娘娘那里可好?皇上听见问起撒娘娘便放下手臂道,可好呢,朕几次到那里看望小皇儿,都是乐而忘归也。夏妃说,皇上喜得皇子,应是普天同庆之大事,请皇上到撒姐姐那里多走几次才好。皇上笑了,说还是爱妃知朕之心,今日朕是从翊坤宫路过,顺便来看看爱妃,待日后再来和爱妃把酒同饮。言毕,又与夏妃寒暄了几句,便站起身来,移驾储秀宫了。

    嘉靖皇帝走后,夏妃不觉松了口气,额上的汗珠儿才敢落了下来。真是谢天谢地,那万岁爷要是真的用手掀开抹额,夏妃也许日后就会大祸临头了。而偏偏天遂人意,万岁爷没这样做,而是被夏妃用撒娘娘和皇子的事儿岔了过去,还算运气。夏妃明白,嘉靖皇帝这一去,也许一两个月都不会来的,就是来了,也是坐上一会儿,走走过场而已,她这回算是脱了一场大灾难。

    整整过了二十一日,那母鸡孵化的去黄鸡蛋终于可以用药了。夏妃让婉儿取来了那两枚去了黄的蛋儿,走进自己的内室,开始用之。夏妃哪里知道,这经过母鸡孵化的去黄蛋涂在脸上是那样柔软而舒服,比涂上一层羹乳还要软和。夏妃让婉儿一天涂上三五次,涂后就躲在自己的内室里,闭门不出。到了第三日早上,夏妃一觉醒来,在菱花镜前一照,她那额上的黑斑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可乐煞了夏妃,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她找来婉儿仔细瞧,婉儿说,一点不假,娘娘的额上洁白如玉,连个针鼻儿大的黑点儿都没有了。夏妃高兴得那眉梢眼角都是笑意,说这是苍天跟她开了个玩笑,又怜惜她,才又帮她渡过了难关。说着便让婉儿摆上供果点上香,跪拜起来。

    夏妃娘娘面上黑斑消失的消息本应是绝密的,但不知如何竟传到了太医院,惊呆了众太医。那院判关路通正守着个紫砂壶寻香品茗,一口香茶喷出,溅了孙家传一脸。孙家传此刻的心思都在那消失的黑斑上,顾不得擦掉脸上的茶叶和水珠儿,嘴巴张得像蛤蟆似的。半晌,他才缓过神儿来,用汗巾子胡乱往脸上抹了几下,那脸愈发地长了,长得如同秋后的老丝瓜。他还是不相信,这一回又让李时珍露了脸!他正要和姜院使说些什么,这时,李时珍从外面进来,手里拎着一个酒葫芦。众太医见了,有的背过脸去,有的撇撇嘴,有的不得不皮笑肉不笑地寒暄半句。李时珍不紧不慢到来人们中间,笑了笑道,诸位太医,时珍不才,又献丑了。只是时珍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姜院使、关院判和众位医家,那唐代的王焘先生不知是否也算民间草医?姜院使没纳过闷儿来,一时语塞。李时珍又说,那王焘出身名门望族,祖上世代为官,王焘非但也一生为官,在医学上还可称之为一位集大成者。王焘所编的四十卷《外台秘要》之中的方子不应称做是民间的土方吧?其实之前,这姜院使一通翻书查典,也没有查出李时珍这方子的出处。姜院使说,这天下的医书同天下的草药一样繁多,谁也读不过来的,那张仲景和孙思邈也是如此,也有许多没读过的医书,也有没看过的方子。李时珍说,正是。古往今来,那些医学书籍浩如烟海,上面有精华也有糟粕,大凡医家也要谨慎用之才是。所以,时珍万分感谢诸位,是诸位给了时珍机会,也给了时珍胆量和勇气。说着,李时珍把手中葫芦往孙家传桌上一放,说道,几日前,孙太医说,娘娘的病要是医好了,他就把人尿当酒饮。此乃一壶人尿也,还望孙太医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