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第一部分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8)

目录:李时珍| 作者:尚志明| 类别:历史军事

    第十三章 太医院里冤家又聚首 紫禁城中单方治疑难(8)

    孙家传望着那酒葫芦,瞪着那双线一般的细眼,登时说不出话来。

    姜院使一甩手悻悻地走了,带着一副失落的神情。

    李时珍没有想到,那姜院使自此便恨上了他。李时珍得意洋洋的姿态和目空一切的谈吐,简直让他受不了。多少年来,这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是规规矩矩按照古方行医治病,那医书上没有的,绝不敢擅自尝试;那先贤们没说过的也万不敢去做,即使五味药能治的病宁可开上八味十味,以保平安。这李时珍却是胆大心大,什么方都敢用,什么病都敢治,可偏偏每次都歪打正着。他初到太医院,脚跟尚未站稳,就在两宫贵妃娘娘面前风光了两回。这还了得?照此下去,这皇家医院里的光彩岂不都让一个小小的草医占尽了?姜院使作为太医院里的最高官吏,想起这些来,心里除了没有甘甜的味道,其余酸咸苦辣可谓四味俱全了。

    却说这日黄昏已近,嘉靖皇帝来到翊坤宫,夏妃出来迎驾。嘉靖帝走进夏妃的内室,坐定之后,便和夏妃拉起了闲话。夏妃问,皇上,近来小皇子可好?嘉靖帝说,好,但不知爱妃近日玉体如何?夏妃说,好着呢,整日在翊坤宫里享乐,还有不好的道理。嘉靖帝笑了,走到夏妃的身边来看夏妃的脸,这一看却把夏妃看毛了,她不知皇上在看什么。嘉靖帝说,听说前些日子爱妃身体欠佳,茶饭无味,脸上还生出什么黑斑之类的东西,朕今日是来看看的。夏妃一听,顿时面如土色,身子发软,一副站立不住的样子。嘉靖帝忙伸手去扶夏妃,那夏妃哪里敢让皇上搀扶,便自己坐在榻上,一句话也说不出了。嘉靖帝说,从上一次来这里,朕就已知爱妃额上生斑之事,只是碍着爱妃面子没有说破而已。看来爱妃这额上的黑斑已荡然无存,想来这御医医术还是高明的。夏妃定了定神,突然急中生智,对嘉靖帝说,那日皇上来时,奴婢的额上已生出了那斑,奴婢怕皇上担忧,就用那抹额将其遮住。不想这二十多天后那斑竟从额上掉了去,还是托皇上的洪福。嘉靖皇帝一摆手,说我可没有那种神力,分明是那位御医的功劳吧。夏妃此时便详详细细地将事情的原委都说给了嘉靖帝。嘉靖皇帝听了眼睛一亮,说这可是他第一次听到的奇方,看来这李时珍是有自己的医术的。嘉靖皇帝劝告夏妃从此不要多虑,说他是一国之君,更是她们这些嫔妃们之夫君,他爱惜自己的嫔妃就像爱惜自己的社稷一样,那额上生个斑他就不爱了吗?夏妃说,谢皇上不降欺君之罪。嘉靖皇帝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样畅快,他用手摸了摸夏妃的前额说,这是爱妃为朕着想,替朕分忧,朕还降什么罪?朕日后要见见那位李时珍,他为朕治好了爱妃,朕还要和他谈医论药呢。

    嘉靖皇帝走后,夏妃陷入了沉思,才刚真是有惊无险,像躲过了一场灾难似的。那皇上总是喜怒无常和变幻莫测的,谁也吃不准他的脾气。有时,他看着满面笑容,其实却暗藏心计和谋略,说不准何时就会生出事端来。有道是,伴君如伴虎,绝非夸张。但令夏妃不解的是,不知何人走漏了风声,把她额上生斑之事告诉了皇上,以致皇上两次来翊坤宫里查看细情。此时,她突然想起了储秀宫,想起了那位撒娘娘和她身边的公公和侍女们。看来,这宫中的事是盖不住的,如同纸里包不住火一样。那太医院里也是人多嘴杂,并非铁板一块。思前想后,夏妃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感谢李时珍,不然,她的命运还不知会有什么变化呢!